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占道经营”“停车难”“问题反映难”等民生痛点,一直困扰着居民生活。近年来,济南市莱芜区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主线,不断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服务端口前移,推行“马路办公”“下沉社区”“一类一策”等措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一条“精度”与“温度”并重的城市治理新路。
“行走”的力量,体现在城市治理的细节处。早上7点半,城管执法人员已走上街头,一句“大娘,您摊位再往里些”的轻声提醒;一次对墙面广告的彻底清理,折射出城市管理向“一线下沉”的务实转变。据莱芜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郝鑫介绍,自2024年3月,莱芜推行“马路办公”机制以来,累计解决各类市容问题1.5万余件。不仅如此,夜晚的餐饮油烟、建筑垃圾、施工噪音等问题,也同样被纳入全天候巡查处置体系,实现管理不“打烊”、问题不滞留。
科技,正在成为莱芜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新引擎”。通过搭建智慧城管行业应用平台,该区实现对163类城市管理问题的“一图统管”。无人机巡查覆盖夜间施工、市容环境、违法建设等多个领域;信息采集员结合网格化管理,每日巡查28条主次干道,问题即发现即上传,快速转办至济南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累计立案7837件,结案率超98%,初步建成“快速发现-精准派遣-及时处置-反馈闭环”的智慧治理新模式。在莱芜区胜利小学上学放学时段,通过无人机巡查,提前清理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鹏泉街道世纪城小区门口因部分摊主的长期占道经营,导致周边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成为周边居民反映的焦点问题。城管部门主动联合社区、街道、物业等力量,通过以情释法、集中整治等措施,设置便民疏导点,为50余个摊主“安家”,得到了居民、摊主的一致认可。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细胞单元”,也是感知民情的前沿窗口。莱芜区将管理力量下沉至社区,执法人员进行分片包干、定期巡查,与物业、社区居民共同梳理问题清单,“一类一策”制订治理方案。对于马路市场,莱芜区按照“便民利民、疏堵结合”的原则,利用闲置车棚、空置地段,设置66处便民疏导点,实行统一挂牌、规范管理。既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也守护了街巷的“整洁美”。
12345热线、信访与网络舆情,是民意的“晴雨表”,更是治理的“指南针”。莱芜区定期梳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查找短板、举一反三,努力将“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上半年,该区共处理各类群众工单800余件,办结率达97%,多次收获市民表扬和锦旗。
停车治理是观察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维度。面对“一位难求”的现实困境,莱芜通过新建停车场、推动单位车位错时共享等方式,上半年新增停车位516个,共享社会车位280余个,有效缓解重点区域停车压力。同时,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系统建设,推动停车资源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规范。
从街头巷尾到社区楼道,从白天巡逻到深夜亮灯——莱芜区正在用务实的治理精度传递暖心的民生温度,让幸福变得真实可触、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