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院里,居民们或临摹古帖,感受文字之美,或挥毫泼墨,绘就心中之乐;舞蹈室中,轻盈的舞步与悠扬的歌声交织,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社区科普馆里,互动展品与科学实验激发着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走进山东省莱阳市各社区,一处处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悄然兴起——依托社区文化驿站打造的文化书院,自开放以来已成为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核心场所。
“退休后总觉得日子单调,自从参加了文化书院的银龄课堂,学书法、练太极,认识了不少伙伴,生活充实多了。”城厢街道天龙社区居民张兰秀展示着刚完成的书法作品,脸上满是笑容。张兰秀坦言,自己过去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如今在社区文化能人的带动下,已成为太极拳、工笔画等多个文化队伍的领头人,不仅带头参与活动,还积极投身社区治理。
近年来,莱阳市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核心,依托“梨龙拳书红”独特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社一品”文化书院。一座座文化书院如珍珠般散落社区,串联起居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乐园、成长学园”,构建起覆盖全龄段、满足多需求的文化服务网络,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800场次,服务群众逾5万人次。
“从稚子幼童到银发长者,每个年龄阶段的群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定制的专属文化体验。”古柳街道古城社区文化书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社区精准对接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精心构建了覆盖“老中青幼”的全龄化文化服务体系,用文化纽带串联起5000余名居民的笑脸。
“文化书院早已超越‘读书场所’的单一属性,成为资源共享的纽带。”莱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高子皓介绍,该市建立“市级引领、双向联系、动态调整”的资源共享体系,由市委宣传部整合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市直部门及社会团体资源,组建“1+N+X”师资队伍——“1”支市级讲师库涵盖理论宣讲、文艺传承等领域;“N”支社区师资库精准匹配书院主题;“X”支志愿者讲师团吸纳离退休干部、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让专业力量扎根基层。
莱阳各社区书院还坚持以“差异化品牌”破解同质化难题,让每个书院都有独特“标签”。其中,天龙社区以“幸福天龙·文蕴社区”为品牌,组建“九汇三团”42支文化服务队伍,“银龄书法课堂”参与率达70%,年均服务1800人次;七星社区与和生花太极书院共建基地,开设太极拳、古琴等课程,培养传承人100余人;贤友社区打造“YOU”系列文化空间,“YOU传承”非遗工坊引入面塑、拓染项目,每年开展亲子培训上百场次。
银发老人的欢笑、中青年的激情、孩童探索的足迹……如今,莱阳各社区文化书院不仅成为居民学习交流的新平台,更是传承文化、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绘就了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幸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