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法院纸坊法庭:扎根乡村深处 绽放司法温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9 08:11:31
来源:济宁中院

嘉祥法院纸坊法庭:扎根乡村深处 绽放司法温度

字体:

  嘉祥法院纸坊法庭将法治的威严根植于烟火日常之中,将曾子文化融入法治文化建设中,孕育出独特而温暖的司法生态。

  提升服务,打造特色司法品牌

  嘉祥法院纸坊人民法庭管辖着纸坊、满硐、仲山、金屯四个乡镇,这片土地既是儒家圣贤曾子故里,又留存着珍贵的武氏石刻;农业资源丰富,稻稷麦菽年年丰收,桃梨葡杏远近闻名;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山川河流秀美,古村古迹星罗棋布。

  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仅是地方发展的宝贵财富,也为法庭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法治力量真正服务于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带着这一命题,纸坊法庭于2020年凝练出“和合司法·耕旅同兴”的特色工作品牌。

  “和”寓意着邻里和谐、乡村和睦,“合”代表着多方合作、联动共治,乡村法治现代化绝非单一法律手段所能达成,更需要激活基层综合治理体系,联合基层治理组织、乡贤等本土力量形成解纷合力,为辖区内支柱产业、现代农业、新兴旅游业等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基层社会法治服务和保障。

  司法为民,铺就温情服务路

  在农村普法,既简单又很不容易,关键是“让人能听得进去,还得听到心里”。纸坊法庭深挖曾子文化在嘉祥的精神根基,将“和为贵”“孝悌忠信”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司法实践中,在法庭内设置“曾子文化墙”与“孝亲调解室”,创新“话亲情、讲经典、释法理、解心结”四步调解法,用“乡土语言”讲透“法理人情”。2025年以来,已开展“法律赶大集”20余场,自编发放《常见纠纷法律指引手册》3000余册,通过“村民进法庭”活动让群众亲历庭审、体验调解,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辖区内特色产业,纸坊法庭在产业园区、果蔬基地、旅游景点设立5处“法官服务站”。“张法官帮我们把合同漏洞都堵上了,签协议真是门大学问!”在蜜桃销售旺季来临前,法官主动走访合作社、种植大户,排查购销协议、物流保险等风险点,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大力推广标准化示范购销合同文本,引导交易双方规范签约,明确权责义务,有效预防合同纠纷;发现纠纷苗头后,立即联合村委会、司法所、行业协会等力量在田间地头就地化解,将矛盾消弭于萌芽。

  “行业协会懂市场,村委会知民情,得让他们成为解纷主力。”庭长西瑞说道。2025年以来,纸坊法庭常态化培训网格员、村干部、调解员等“法治带头人”120余名,打造“家门口的解纷队伍”,联合县工商联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普法讲座,让专业力量扎根基层。

  守护“未”来,织密法治保护网

  化解纠纷、减少纠纷增量并非凭一己之力所能及,需要激活整个辖区的治理机体。纸坊法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多方协同、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定期与司法所、派出所开展“三长会商”,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用司法温情守护成长之路。

  小王、小明与小强是同学关系,2025年6月,三人在小强家门口发生争执,小王与小明冲动之下踹门、砸墙,导致小强受到惊吓。后经派出所处理,对小王、小明二人作出了行政处罚,但各方家长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遂小强家长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张博飞在受理案件后,敏锐意识到案件背后的心理创伤更需关注——三个孩子还要同窗共读,心结不解可能埋下隐患。首次调解未果后,法官张博飞邀请双方到法庭,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开展“面对面”调解,明确指出承担行政处罚并不免除民事责任,父母作为其监护人,应当对二人的行为负责,耐心对二人进行情绪疏导,化解对立情绪。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法庭多次联合司法所、教育局、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用案例讲解校园欺凌、网络安全、自我保护等知识,引导学生们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与教师开展圆桌讨论,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