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提升服务质效为核心,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智能化监督和“无押金”服务等多项改革,着力打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廉洁、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1-8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314宗,总交易额达56.45亿元,实现增收节支2.03亿元。
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成为新常态
“现在投标全程网办,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也减轻了企业负担。”邹城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经理朱宁表示,“前几天我们刚完成一个项目的投标,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仅用时8分钟完成全部流程,全程线上参与,无需到达现场,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模式,同时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专家“云签”评审、代理机构在线服务、远程异地评标等功能。从项目进场登记、公告发布、场地预约,到提交材料、线上开评标、合同签订及电子档案归档,全部流程实现在线办理,显著提升交易效率。
智能检测系统:AI助力打造阳光交易环境
该中心创新构建的“招标文件智能化检测预警机制”,通过“AI智能筛查+人工复核”双轨模式,从源头防范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公平。运行以来,已对314个项目的招标采购文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累计发现各类问题459条。
这一创新举措的成功实践,使其成功入选山东省发改委2025年度全省招标投标领域“揭榜挂帅”事项榜单。“智能化检测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公正性,”交易中心综合交易科科长张恒飞表示,“系统能够智能识别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的歧视性、排他性条款,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技术保障。”
“无押金”服务:信用变成“真金白银”
邹城市持续深化“无押金”服务模式,通过信用评价为企业开具“零”付费保函,免收简单小额项目投标担保,取消水利服务类项目投标担保,并对信用AA级以上项目不再收取履约保证金和调整质量保证金。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各类“无押金”服务213笔,减少企业资金占用2.86亿元。
谈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变化,邹城市住宅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忠文算了一笔账:“过去投标一个项目,光保证金就要占用数十万资金。现在凭信用就可以免缴,让我们有更多流动资金投入项目运营和技术创新。”
分散评标:打破"熟人圈"的创新实践
在评标环节,该中心推行多点分散评标模式,同一项目的评标专家可就近分散在不同评标室的独立席位开展在线评标,实现了评标席位资源共享、专家就近选座、线上分散评标。
“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评标专家‘小圈子’‘熟面孔’的问题,”交易中心电子信息科科长李健介绍道,“现在专家随机分配,独立评审,整个过程更加规范透明,专家们也更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付长锋表示:“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放心办’升级,进一步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丁雨婷 顾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