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郭里镇:乡村振兴“合伙人”激活乡村新动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22 16:53:09
来源:邹城市委宣传部

邹城市郭里镇:乡村振兴“合伙人”激活乡村新动能

字体:

  清晨的邹城市郭里镇小微企业园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在山东李老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一颗颗饱满的花生经过筛选、烘烤、调味等工序,变身成畅销全国的休闲食品。

  “去年仅五香花生这一产品就卖出200多万袋,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公司总经理李鹏感慨道,“十年前我们还只是个小作坊,能做到今天这样,多亏了郭里镇的扶持政策。厂房给我们免租,还有税收优惠,帮我们招工、做宣传,让我们能专心搞生产、拓市场。”

  李老头食品的蜕变,是郭里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镇流转闲置土地110亩,建设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成功招引23名合伙人入驻创业。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发展好。针对创业初期的痛点,镇里提供3年免租、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村级组织则积极协助招工,并做好环卫保洁、后勤供应、安保等贴心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

  “我们依托各村的特色农产品,针对性招引了食品加工企业入驻,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郭里镇党委组织宣传、统战委员刘苏苓介绍道。

  如今,郭里镇已形成一条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到线上线下多元销售于一体的完善产业链,“伏羲缘”“本味爷爷”等品牌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3亿元。

  “合伙人”模式不仅激活了工业,也点亮了文旅。在独山庄村,陈世家酿酱香国学文化园去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增收近百万元。在爷娘庙村,伏陶工坊凭借独特的非遗体验,吸引周边学生来此打卡体验,已成为郭里镇文旅融合的一张“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们整合第一书记帮扶资金260余万元,改造提升陈世酱园研学基地,打造了‘IN·郭里’精品研学路线。”刘苏苓委员说,“通过招募乡村振兴合作人,我们打造了农事采摘、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研学业态。去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名村民就业。”

  郭里镇的振兴活力,最终体现在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上。镇里组织村庄全面摸排发展优势和资产家底,建立分类台账,面向社会精准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帮助村里建项目,创造更多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在郭里镇的济宁凫羲户外装备有限公司“共富工坊”,工人秦显英满意地说:“在这里干得挺好,挺顺心。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还能照顾老人、接送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目前,该工坊已吸纳30多名像秦显英这样的农村妇女实现就业,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

  济宁凫羲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杭道出了选择郭里镇的原因:“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之前,镇村帮我们解决了厂房、招工等难题,现在产品远销日韩,年产值超过了600万元。”

  2025年,郭里镇通过“合伙人”项目新增就业岗位80余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5%。

  从闲置资源的成功盘活到特色产业的蓬勃壮大,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到村民在家门口的幸福就业,邹城市郭里镇用“乡村振兴合伙人”这支“神来之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让村民的笑容更灿烂,乡村的未来更可期。(丁雨婷 张艳艳 张红艳)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