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田陈煤矿:“双成本”管控破困局-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24 08:18:18
来源:山东能源集团

山东能源集团田陈煤矿:“双成本”管控破困局

字体:

  作为一家核定产能只有150万吨/年的“老矿井”,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田陈煤矿面对市场煤价震荡下行的态势,却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今年1至8月份,商品煤销量同比增长14.89%,整体盈利近4000万元,事故纠纷发生率为0,实现客户满意100%。

  “我们不能决定市场,但能决定自身。结合山东能源集团关于加强成本管控的工作部署,我们围绕枣矿集团‘聚焦指标、突破重点、过程管控、严格考核’16字主线要求,将成本管控作为矿井经营管理的核心课题,聚焦‘显性、隐性’双向发力,构建形成了‘双成本’管控体系”,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矿长鲁伟表示,“以管理工作的确定性、精细化推动降本增效,来积极应对市场、现场的不确定性,构筑生存与发展的护城河”。

  “老矿井”的必然选择

  当投产运行36个年头的“老煤矿”遭遇动荡的煤炭市场“新常态”,很多人都为田陈煤矿“捏一把汗”。

  但田陈煤矿的表现却超出了预期,展露出了自身韧性,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数据更为直观——今年1至8月份,取得商品煤单位材料费同比下降18.09%,创3年来最低值;商品煤单位电费同比下降10.7%,为近5年最低水平;商品煤单位成本较枣矿集团考核奋斗目标降幅16.6%。

  田陈煤矿做对了什么?田陈煤矿党委书记袁连义表示是管理提升推动降本增效,进而推动发展质效双升。

  为何是管理提升?田陈煤矿经营副矿长张广彪道出了其中的内幕:我们将管理作为降本增效核心动力,既是应对现实困境的现实之举,更是主动求变的战略抉择。

  作为已开采30余年的老矿井,田陈煤矿近年来在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经营问题——

  地质条件复杂导致自然风险居多,“一矿三井” 的布局使生产环节增多、管理半径扩大、战线拉长,多年开采形成的老旧设施又推高了维护成本。

  “作为冲击地压矿井,我们要保证安全生产、采掘接续,还要留出时间落实防冲治理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袁连义举了个细节,“区域面积大,重点难点问题多,如果我们管理‘松松手’,可能连正常的生产经营都难以‘下手’”。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持续低迷的市场煤价。

  当市场定价逼近成本线,“田陈煤”单纯依靠销售提价的传统路径彻底走不通,向内挖潜成为唯一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意识到:市场波动无法掌控,但管理效能可以提升;客观条件难以改变,但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发挥”,鲁伟提到,“于是,一场以管理为核心的降本增效攻坚战,成为我们破局重生的必然选择”。

  从显性管控到隐性挖潜

  在确定管理提升作为降本增效、推动矿井稳健发展的动力源后,田陈煤矿结合市场形势,聚焦成本管控,通过“显性、隐性”双向发力,逐步构建形成了“双成本”管控体系,着力培育低成本竞争优势。

  “我们以材料、电力、修理、租赁、基建、薪酬、自有资金、非生产支出为重点,建立了‘八大’显性成本管理子系统,分别制定专项管控措施,严控预算外支出,严厉打击成本浪费,从严、从细抓好显性成本管理”,田陈煤矿副总经济师兼经营管理部长王海波表示。

  以材料物资管理为例,田陈煤矿创新并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系统覆盖计划提报、采购、使用、回收、拣选、修旧、复用、报废等八大环节。今年1至8月,田陈煤矿新材料投入比预算降低了1180万元,有效缓解了煤价下行对经营管理带来的冲击。

  更具突破性的是隐性成本的挖掘。针对容易造成隐性成本的几种类型,田陈煤矿从“决策、管理、沟通、质量、风险”五个方面系统描述发生隐性成本的可能性,明确管控措施27项,列举负面清单80条,配套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定期对隐性成本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通报好的做法和负面问题,通过“提醒+考核”,切实提高隐性成本管控效果。

  张广彪以决策为例介绍说:“作为最大的隐性成本浪费,决策主要通过‘群策群力、对标学习、效率提升’等管控策略,统筹考虑当期成本、当期收益、长期收益、长远影响,妥善解决安全、生产、经营之间的相互影响,杜绝盲目投入和决策失误。”

  “这种‘显性+隐性’的双重管控,让成本节约从‘被动节流’转向‘主动开源’”,鲁伟表示,“安全投入该花的钱不能少花,哪怕牺牲一时利润;不该花的钱哪怕一分也不能多花,切实把难控、不可控的费用降了下来”。

  “管理要有生命力”

  “田陈煤矿已投产三十多年,核定产能150万吨/年,无论是投产时间还是产能,放眼全国并不罕见,但是我们不仅做到了持续盈利,为员工谋福祉、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也开始输出我们的管理经验”,提到管理,鲁伟总是自豪满满。

  在他看来,内涵丰富的田陈煤矿管理经验有望给煤炭企业降本增效、跨越行业周期提供一种参考。田陈煤矿“经营管理质量”在枣矿集团2024年度经营管理质效评价中排名第一,始终稳居首位。

  “田陈煤矿是我们枣矿集团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发源地”,枣矿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陶书文表示,“今年,面对煤炭市场错综复杂的形势,田陈煤矿的管理经验得到了充分检验,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推广的可行性经验”。

  在市场周期的波动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绝对的困境。

  “当外部环境无法掌控时,田陈煤矿向内夯实管理基础,用管理的确定性对冲市场的不确定性,用全员的主动性化解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在风浪中站稳脚跟”,袁连义表示,“田陈煤矿管理经验可借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可借鉴、有生命力,基于抓住思想根源、强化机制引领,抓好基础管理、强化目标管控,抓实闭环管理、强化督导考核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力。

  思想引领为管理落地注入灵魂——田陈煤矿培育“精・益”经营文化和“严・实”运营文化,通过“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理念重塑,让成本意识渗透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

  机制建设是保障——“9108”经营管控体系、“118842”运营机制等制度设计,将管理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流程。“八个凡是、八个必有”的工作要求,从目标设定到考核奖惩形成闭环,确保管理措施不走过场。

  精准施策是关键——从“点、线、面”三维发力,既抓材料领用、电费支出等具体环节,又抓生产系统优化、全流程煤质管理等系统工程。这种“小题大做”与“大题细做”的结合,让降本增效既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又有持续发力的后劲。

  “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做好管理文章,实现‘游刃有余’”,鲁伟表示,“今后我们将增强经营管理精准性和科学性,坚持以精准考核压实各层级管理责任,确保经营质效管理不断实现稳健向好”。(李菁 陶书文 周家正)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