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理疗要跑去县里,现在县中医院的医生定期来坐诊,我再也不用折腾了!”在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卫生室接受治疗的王大爷感慨道。这样的变化,源自临沭县近年来持续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着力推动中医药服务下沉,让中医药知识技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中医药服务新体系。该县积极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临沭路径”。县中医医院依托全县12家乡镇中心卫生院规划建设12处国医堂,并向282处村(社区)卫生室派驻、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实现村级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作为国家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该县投入60万元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多期集中封闭式培训,目前已培训500余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8类15项,显著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养结合方面,扶持中医医院与多家敬老院签订合作协议,投入600万元设立老年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由医务人员为在院老人提供医疗保障,营造“中医药+养老院”的中医医养新模式。
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中医药品牌新高地。临沭县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12家镇街卫生院为枢纽、282个村卫生室为基础,建设了富有临沭特色的实体化中医药医共体,服务范围还延伸到周边县区沂河新区3家卫生院。运行以来,已调配中药297.86万副,减免费用2059万元,真正落实“看病更方便、吃药更放心”的政策要求。同时,加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出肺病科、心血管科、针灸科等10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骨伤科和妇科加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践行利民惠民,拓展中医药文化新路径。临沭县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工作,创新开展中医药文化赶大集、社区健康义诊等活动。2024年,临沭县成功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医文旅融合,按照“红色文旅+康养”理念,高标准建设完成红色朱村中医药文化园,特聘北京知名专家定期坐诊、举办中医药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与,使传统医学知识在互动体验中广泛传播。聚焦中医药治未病、养生康复,在节假日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暨膏方养生节、“中医生活化端午送安康”义诊、“中医药文化伴我成长”暑期班等活动,让广大群众现场体验艾灸、拔罐、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还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从县城到乡村,临沭县以实际行动让中医药文化深深扎根于百姓生活,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季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