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秋收还没到,这几天闲着没事,咱们大家聚在一块,一起探讨下油杏的种植管理,为下一步怎么剪枝打下良好的基础。”近日,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高湖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邢文英作为村里选出来的“田秀才”,和果农们一起探讨了如何提高种植技术。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邢文英说道。每个月,邢文英都叫着村里的“田秀才”们坐在一起探讨油杏的种植管理技术。“我之前多次给高湖片区的油杏种植农户们讲解油杏种植的农业专业知识,比如怎样通过剪枝来提高产量,怎样提前预防病虫害等知识。”
不仅仅是邢文英,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高校农技专家们都会走进文明实践站的宣讲室,从“护苗管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农产品电商运营到直播带货,手把手传授实用技能。截至目前,今年已为1500多名农民工开展“订单式”“精准式”培训。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还开展学习活动“富脑袋”。在农家书屋,十几名村民围坐在书架旁,有的捧着农业技术书籍仔细研读,有的则在探讨油杏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以前农忙完就没事干了,天天去大街上闲拉呱,现在没事就到这里来,讲讲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大家一块解决,家里的家长里短也在这里第一时间化解。大家既获取了种植知识,还处理了很多家庭矛盾纠纷。”高湖村网格员孟祥国说道。
傍晚时分,双堠镇石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传来阵阵清脆的欢笑声。循声望去,十余名孩子围坐在活动室里,一个个小脑袋凑在一起,手握彩笔,兴高采烈地绘制着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手抄报,垃圾分类图标、交通文明标识等图案在孩子们的笔尖渐渐生动起来。
“我们将文明实践站打造成培育文明素养和守护健康成长的阵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树立规则意识,在活动中掌握生活常识。”双堠镇石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蒋玉红介绍道。双堠镇坚持把拓展服务功能作为惠民生的关键举措,推动文明实践从“看护服务”向“素养提升”“成长守护”深化。
围绕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双堠镇构建了“课堂学习—情景模拟—实践引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设“文明小课堂”,通过互动游戏、案例讲解和情景演练,系统培养孩子们的公共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志愿者和网格员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文明宣传与行为引导,并在公共区域完善提示标识与便民设施,持续打造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
从传授农技的田间课堂,到守护童年的社区空间,沂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始终精准对接民众需求,一个个实践站,已成为政策宣讲的“广播站”、技能培训的“充电站”、民生服务的“前哨站”,真正实现了“惠民生”与“聚民心”的同频共振。(张萍 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