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枣园飘香。在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的万亩枣园里,沉甸甸的冬枣压弯枝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份甜蜜的喜悦里,添了一份“国际范儿”——12处、总计5000余亩的冬枣出口基地刚刚获得海关备案证书,意味着这些沾化冬枣将沿着新打通的“绿色通道”,走向全球消费者的餐桌。
“标准+”行动,让每一颗冬枣都拿得出手
“冬枣要成功出口,品质是生命线,标准化生产是前提。”下洼镇党委书记郭明丰表示。今年以来,下洼镇锚定“中国冬枣第一镇”建设目标,创新打造“冬枣跨境前沿区”等特色片区,依托“一线七连”党群联户活动,构建“干部用心服务、枣王全程指导”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实现包靠到村、服务到园,精准指导生产。
王勇军是鲜到家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的合作社是今年重点申报的12处冬枣出口基地之一。“种枣不能光靠老经验了”,王勇军指着园内新装的智能监测设备说,“从土壤管理、高温处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摘时机选取,每个环节都有干部带着专家按国际标准指导。今年光镇里的技术培训我就参加了7次”。标准化生产不仅提升了冬枣品质,更让果园管理迈向精细化、数字化,为出口打下坚实基础。
“品牌+”战略,从田间到国际的增值密码
在原有6家合作社2168亩出口基地基础上,下洼镇今年成功备案12处、5000余亩出口基地,成为沾化区拥有冬枣出口基地最多的乡镇。
“我们通过申报出口基地,让冬枣获得出口的权益,这会使得‘沾化冬枣’的品牌愈加响亮,形成‘出口带动品牌、品牌提升价值’的良性循环”,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区冬枣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利介绍道,“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冬枣附加值”。
“过去枣多了愁销路,现在分级销售路子更宽了,”枣农王春军说,“顶级鲜枣出口或进高端商超,其他加工成冻干枣、冬枣酒等产品,一点不浪费”。出口带来的品牌效应正惠及广大枣农,“出口订单增多带动了品牌溢价,本地鲜食冬枣价格也水涨船高”。
“国际+”布局,让冬枣朋友圈越扩越大
下洼镇的冬枣“出海”,既是对国际规则的学习,也是对市场网络的深耕。“国际市场规则严、变化快,必须主动学习对接。”下洼镇人大主席郭文明表示。下洼镇紧密联系商务部门、贸促机构和海关,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国际市场需求与标准变化,同时依托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熟渠道,在多个目标市场建立稳定的经销商网络。
今年5月,下洼镇政府组织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和枣农代表赴陕西大荔县,深入学习农产品出口的先进经验和标准化管理模式。“走出去取经,让我们更加清楚国际市场的门槛在哪里,也更加明确了下洼冬枣的升级方向。”参与考察的宋培毅表示。通过积极参加大型农产品展销会、线上推介会等平台,下洼镇持续扩大冬枣的“国际朋友圈”,推动更多优质冬枣走向世界。
“这颗小小的冬枣,承载着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希望”,下洼镇党委书记郭明丰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持续以国际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以品牌价值提升产业效益,以市场开拓扩大国际‘朋友圈’,让沾化冬枣真正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成为富民强镇的坚实支柱”。(梁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