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张小书桌,我终于能坐得端端正正写字了!每周五晚上,爱心妈妈‘陪’我写作业,老师都表扬我进步了呢!”近日,在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竣豪(化名)站在书桌前,柔和的防蓝光护眼灯映照着他脸上藏不住的笑意。
这温暖的一幕,源自邹城市妇联发起的“小书桌爱心陪伴”项目。该项目聚焦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面临的“学习无专属空间、学习无引导陪伴”的难题,创新打造“硬件补位+情感陪伴+社会聚力”三维模式,用“一张书桌+一份陪伴”点亮孩子们的学习梦。
困境:两道“空白”,困住学习路
“在推进困境儿童关爱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正被‘没地方学’和‘没人管学’两道难题困住学习路。”邹城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岳圆介绍。通过一看学习环境、二问学习生活、三记心理诉求的“三步工作法”摸排,市妇联最终锁定了229名“困境”尤为突出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因家庭变故,这些孩子多是跟随年迈的祖辈生活。老人们虽尽力保障日常生活,却难以填补成长关键缺口:一方面是“没地方学”,床边、饭桌、板凳成了临时“小书桌”,影响学习效率和身体发育;另一方面是“没人管学”,祖辈文化程度有限,就连“保持正确坐姿”的提醒都力不从心。
“我们实在帮不上忙,只能看着他瞎琢磨。” 小竣豪奶奶的无奈,道出了许多监护老人的心声。在长期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少孩子因学习没人管,放学后多半在村口打闹,渐渐淡了好好读书的念头。
破局:硬件补位,打造专属“学习小天地”
正是看到了这份“成长缺口”,邹城市妇联精准施策,启动“小书桌爱心陪伴”项目,给孩子们一个固定的学习空间。
“可升降小书桌+防蓝光护眼灯”成为解决“没地方学”难题的基础保障,为此,邹城市妇联联合新华书店分公司,专门组建了由采购、售后、儿童教育顾问组成的专项小组,从资质、样品、价格出发开启“货比三家”模式,确保了229套基础套装高效落地。
小书桌入户成为许多家庭的温暖记忆。峄山镇孤儿小知恩的奶奶至今记得,孩子摸着书桌边角一遍遍地问:“这真的是我的吗?”晚上睡觉也要开着台灯,轻声说:“亮着它,就不是在做梦!”如今走进这些孩子的家,墙边总有一张整洁的小书桌,上面摆着课本、文具盒,有的还放着孩子心爱的小盆栽、卡通贴纸——小小的角落已成为他们专属的“学习小天地”。
陪伴:让学习从“不愿学”变“盼着学”
硬件到位只是起点,如何填补“没人管学”的缺口?邹城市妇联依托“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机制,为这229名儿童匹配专属爱心妈妈,建立“四个一”陪伴机制:每周视频辅导即时解困、每月书信鼓励深化情感、每季度入户陪伴校准方向、每半年集体研学拓展视野,让关爱活动渗透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每周五晚七点,城前镇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志清总会提前调亮台灯,爱心妈妈秦甜甜的笑脸在屏幕里准时出现。“今天的‘飘’字总写不好?”秦妈妈举起练习本,通过镜头特写清晰展示笔画走势,“你看右边的‘风’要像小旗子一样舒展,我画个风筝给你标出来。”她边说边在纸上涂鸦,逗得小志清直笑。这种即时性互动,不仅能及时化解学习中的困惑,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有人时刻惦记着自己”。
每月的手写书信里,有对进步的表扬、对生活的叮嘱;每季度的入户陪伴中,爱心妈妈帮孩子整理书包、教他规划学习时间;每半年的集体研学,爱心妈妈和孩子们走进孟府孟庙感悟“家国一体”、走进红叶谷看漫山秋意、走进科技馆看星空投影。1145封书信、458次入户陪伴、32场集体研学——数字背后是孩子们悄然转变的学习态度。“我的书桌很小,但从这里出发,我看到了孟庙的千年古柏、红叶谷的秋天、科技馆的星星。”太平镇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莹莹在作文里写下的这句话,道出了陪伴的力量。
聚力:全城爱心,让“小书桌”持续发光
“小书桌”能温暖这么多孩子,离不开全社会的同心助力。邹城市妇联以22万元山东省级“爱心妈妈续力行动”资金为基础,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撬动了超40万元的社会资金。新华书店邹城分公司除保障书桌采购,还准备了文具、捐赠了图书;融鑫担保公司追加了5万元研学资金,支持孩子们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女企业家协会捐赠了2.2万元,为孩子们购置了生活用品。“看到孩子们趴在凳子上写作业的照片,我们没法袖手旁观。”邹城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臧永芝道出了众多爱心企业的心声。
同时,市妇联还联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局、市心理学会等单位组建“专业护航队”,为爱心妈妈陪伴提供安全、学习、生活、心理和健康的专业支持,让陪伴更专业、更有底气。
“下一步,我们将链接更多的资源,把‘小书桌’送到更多需要的孩子手里,还会增设绘画、书法等兴趣课程,让学习更有趣!”岳圆的话里满是坚定。一张小小的书桌,承载的不仅是课本,更是孩子们的学习梦、成长梦;一份暖暖的陪伴,填补的不仅是教育的空缺,更是孩子们心中的情感空白。(丁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