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满日照经开区实验小学操场,五年级学生围着战绳、重力球比拼——战绳挥出风声,重力球落地震起轻尘,呐喊与欢呼裹着朝气直冲云霄。这是该区“勇敢者”体能挑战赛的日常训练,更是当地体教融合实践的缩影。
日照市作为全国4个“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城市”之一,以“四项机制”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日照经开区则以创新为笔、实践为墨,勾勒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亮眼轨迹。
“每天两小时的体育活动不是任务,而是成长刚需。”日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玲在青少年体能提升工程专题会议上强调。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日照经开区率先构建“三个一”模式,筑牢体教融合制度框架。2024年,其与山东体育学院联合调研11所中小学5600余名学生体质数据,研发“体能提升多维成长课程体系”,涵盖球类、力量训练等10余项课程,还通过“曳步舞大课间”等趣味形式让学生在欢笑中增强体质。如今,广州路小学跳绳社团能跳30种花样,汉中路小学的武术社团将柔韧性训练融入招式,“一校一特色”的课程生态已然成型。
“不同学段训练不能‘一刀切’。”日照经开区教育文化体育中心副主任王立娟介绍,该区按学段分层设计计划:低年级重协调性游戏,中年级加力量训练,高年级融竞技元素。银川路小学创新“两小时健康体能锻炼一体化”模式,串联晨练、大课间与课后服务,学生训练形成闭环。数据显示,该校参与“勇敢者”挑战赛的学生上肢力量平均提升12.12%,核心力量提高18.1%。
针对“场地小、课程旧、家长不配合”的难题,日照经开区构建“全员参与、资源统整、家长协同”三维格局,利用教学楼间隙设“微运动角”,走廊置平衡木区,楼梯间变“台阶跑训练场”;日照经开区实验小学将体能训练融入课堂过渡,通过每节课后3分钟“桌面俯卧撑”等微运动,全年为学生增加超120小时运动时长。
日照经开区还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体能赛”等活动邀家长进校园,建立“家庭运动打卡群”让体育教师在线指导。2024年,日照经开区家长体育参与率从38%升至72%,形成“小手拉大手”热潮。评价体系上,日照经开区建立“体质+技能+习惯”三维体系。每学期2次体质监测,开展“体育技能等级考”让学生掌握至少10项技能,将日常锻炼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陈玲介绍,日照经开区特别注重体育的育人功能,将体能训练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通过团队赛事培养合作精神,借助极限挑战磨炼意志。目前,全区10所学校获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7所跻身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