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开始执掌民宿,会为民宿行业注入怎样的新活力?在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张家台村,25岁的孔嘉升用一家名为“舟边”的观海民宿给出答案。
民宿位于日照碧海路上,外观质朴平常,推门而入却邂逅意想不到的惊喜:转角的共享茶室里,一扇大玻璃窗将一路之隔的无垠大海巧妙地“框”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白天是湛蓝海面与船影交织,傍晚是夕阳碎金洒满海面。
这扇别具匠心的窗,背后还有一段孔嘉升与父亲的“观念博弈”。“父亲想把这个空间做成一间海景房,多一份收入;但我想让每个游客都能看到海。”最终,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坚持打造了这个开放共享空间:免费提供日照绿茶,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围坐窗前,喝茶、谈天、发呆,共享一片海的辽阔。“民宿不该只把风景锁在少数房间里,共享才是温暖的底色。”孔嘉升说。
这份打破常规的独特设计,恰恰击中了游客的情感需求——对于那些慕名奔海而来的人们,谁能拒绝“承包一片海” 的快乐?如今,这扇窗成了“舟边”的标志性符号,无数游客为它而来,在社交平台分享“被大海治愈的瞬间”。
实际上,孔嘉升家的民宿故事,更早开始于2008年其父母在海边开的渔家乐。“那时候房间按人头收费,一人二三十元,木板床、包吃住是标配。”他回忆道。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家庭旅馆逐步改造为带独立卫浴的标准间。但真正的蜕变,还是始于孔嘉升接手后的“精品化转型”。2024年,投入心力改造的“舟边观海民宿”正式亮相,价格方随之实现了大幅跃升——整租包院2500元/天,淡季单间300元—800元。
“舟边”民宿的成功,也是张家台村民宿产业升级的一个切片。记者了解到,该村有608处房屋,超过三分之一已改造为民宿,仅今年就有近百家完成提升改造,80%以上达到精品标准。与此同时,村里修路、亮化、扩建停车场,硬件配套持续完善,为精品民宿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便利条件。(吴宝书 丁兆霞 丁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