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黄河大集“烟火浓” 邻里欢笑“甜透心”-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0/12 16:47:57
来源:淄博市博山区委宣传部

淄博博山:黄河大集“烟火浓” 邻里欢笑“甜透心”

字体:

  今年以来,以“黄河大集”为切入点,淄博市博山区融合社区惠民团购、健康义诊、农产品展销等内容,全方位满足群众生活需求,让“家门口的集市”既装满了实惠,又盛满了文化记忆,厚植黄河流域特色文化底蕴。

  便民服务“接地气”:从团购货架到义诊桌前的暖心守护

  “这小米比超市便宜两成,还直接送到家,咱老年人不用跑腿啦!”在八陡镇石炭坞社区黄河大集的惠民团购区,72岁的王金水攥着刚下单的富硒小米,笑得合不拢嘴。货架上,金黄的米面、水灵的蔬菜、实惠的日化用品码得整整齐齐,社区专属团购微信群里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跳过中间商,直接对接供应商”的模式,让居民享受到“批发价买零售”的实惠,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享受志愿者送货上门服务,真正实现“手机一点,好物到家”。

  隔壁的健康义诊区同样人气爆棚。淄博康明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正为居民测视力,八陡镇卫生院的内科大夫拿着血压仪耐心叮嘱:“王阿姨,您这血压有点高,少吃盐多散步。”现场不仅有免费的血压血糖检测,还开设了“健康小课堂”,医生们用方言讲解“秋冬养生口诀”,发放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以前体检要跑医院,现在下楼就能看专家,还学到不少养生招!”刚听完讲座的于天华,把手册小心翼翼折进包里。

  而在城西街道的大集上,便民服务更是“一站式”贴心。“磨剪子、看诊、品尝美食,一趟大集全搞定,这大集真是太懂我们的心了。”大成社区的居民房信芝笑着说。磨剪子的老师傅手法娴熟,钝剪刀在他手中翻飞,转眼便变得锋利如新;义诊桌前,医生们俯身为老人测量血压,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三高”防控知识;理发摊位前,七十多岁的老人杨宗荣刚理完发,精神焕发地感慨:“我腿脚不方便,去理发店很困难,现在大集开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据统计,2025年以来,城西街道通过“黄河大集”已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磨剪子等便民服务500余人次,这些“小服务”解决了“大民生”,让温暖直抵人心。

  乡土好物“冒热气”:从田间地头到集市摊位的振兴密码

  沿着八陡老街往里走,农产品展销区的香气勾着人的脚步:大黑山后村的富硒小米蒸出的饭粒油亮,北河口的鲜榨花生油泛着琥珀色的光,福山旱酥鱼炸得外酥里嫩,八陡社区的酱腌咸菜透着老坛的酸香……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好物,都是八陡镇“一村一业”的成果。

  “以前小米卖给中间商利润有限,现在直供消费者能多赚不少,这集赶下来,今年的收入更有盼头了!”大黑山后村的种植户董兰普笑着说。

  这样的“直供模式”在博山遍地开花——在城西街道的集市上,新坦社区居民毕耜昌手提两斤刚买的池上蜜桃,满心欢喜:“以前想吃正宗的池上蜜桃,得跑老远;如今在家门口赶个集就能买到,还能帮农户拓宽销路,真是一举两得。”博山镇种植户狄建法的玉米摊位前人头攒动,金黄的玉米被抢购一空,他擦了擦汗笑道:“以往玉米要长途运输到市场,现在家门口就能卖,运输成本和损耗大大降低,咱农民是真增收了!”这种“农户直供+社区展销”的“微循环”模式,不仅让城里人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更筑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推动着城乡融合发展。

  邻里互助“聚人气”:从磨剪子到书画扇的社区温情

  “嚓嚓嚓——”城西街道太平社区的公益集市上,磨剪子的王师傅正挥着砂轮,钝了的剪刀在他手里转几圈,立刻变得锋利如新。排队的居民刘持芝笑着打趣:“王师傅的手艺比新买的还好用!”不远处的书画扇摊位前,笔墨飘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踮着脚举手喊道:“我想要一个写着‘福’字的扇子!”居民们或提笔创作,或等候定制,每一把扇子都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博山人民公园的文化展演暨“黄河大集”活动现场,更是热闹非凡。老少同台的才艺展演赢得阵阵掌声,居民刘相忠边看节目边鼓掌:“平常来公园就是散散步、打打牌,今天不仅看了精彩演出,还了解了博山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这活动太有意义了!”夜幕降临,西冶街社区的露天电影如约开播,《哪吒2》的剧情吸引着孩子们挤在前面,居民王军搬着小马扎和邻居讨论剧情:“现在的大集不光能买东西,还能陪孙子看电影,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场场热闹的大集,不只是“买买买”的便民平台,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文化传承的“展示窗”。未来,这些带着烟火气的集市将继续开在博山百姓的心坎上,让黄河文化的记忆在便民惠民中代代相传,让邻里温情在欢声笑语中持续涌动。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