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泉泽小学在经五教育集团引领下迅速成长
市中区举行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学校办得特别好,老师对孩子也特别关照,对学校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济南市市中区锦华学校小学部家长张彦军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学校的认可与感激。
锦华学校小学部从一所薄弱的城郊学校,蜕变为家长口中的“好学校”,背后依托的是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所集聚的“雪球”效应。
2013年,市中教育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魄,在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改革。
12年间,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追寻到示范的磨砺与蜕变,“全域优质”新格局蔚然成形。市中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阶发展不仅成为“品质市中·教育先行”的最好注脚,更成为市中教育创建“全国一流品质教育”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十二年磨一剑成就“国字号品牌”
2013年4月16日,济南市市中区10个教育集团24所成员校正式签下“盟约”,开启了区域集团化办学的新改革。
彼时的市中教育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既有胜利大街小学、经五路小学等优质品牌学校,更有一批亟待发展的城郊学校和薄弱学校。
对待差异,有人看到的是短板,有人看到的是挑战,市中教育的思考是:变差异为资源,以品牌学校撬动潜力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变市中教育的“二元化”结构向“多极化”发展。
于是,市中教育重点围绕“公平与质量”两个着力点,不断深化“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薄弱校”“优质校+城郊校”及“教育特色联盟”模式,积极探索优质资源再生发展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打破了“三堵墙”:一是破除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墙”,让校际间大范围的人、财、物正向流动成为可能;二是理事长头脑中的“理念墙”被打破,从带领“一路人马”的掌旗手成长为掌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三是冲破大家观念上的“思维墙”,全系统形成了教育共生共享共成长的理念。
仅用4年时间,市中区便已成立20个教育集团,全区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从“一峰高耸”到“群峰竞秀”,更是成为每个教育集团发展的新样态。
十二年来,市中区通过“集团轮岗、跨校支教、名师巡讲、青蓝结对”等机制,让优质师资从“固定存量”变为“流动增量”,2013年至今累计跨校交流干部教师6000余人次。
现如今,市中区集团化办学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成为市中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市中区基础教育水平也成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产生了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积极效应。
名校带新校“开办即优质”“蝶变”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
今年秋季开学,经华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并成为经五教育集团成员校,在招收学区内学生的同时,原大涧小学13个班的孩子也整体搬入新学校。
名校能带来什么改变?带着这一问题,原大涧小学的教师们参与到集团教师培训与教研之中。从备课、上课到班级活动策划与组织,经五教育集团在每个教育环节都按照标准规定底线、确定上线。教师们纷纷感叹:“只有教师站得高,学生才能看得远。”
“我们建立了集团大教研组织构架,盘活优质师资,创新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跨时空联研,真正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有效提升了集团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经五教育集团理事长阎莉表示。
集团化办学下,先进的教育标准就像学科育人的源头活水,在引领学校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成就着一所所学校。
2009年成立的济南泉景中学,依托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宽基教育”,在济南实验初中“精诚”理念的浸润与影响下,学校迅速成为一所老百姓信赖的优质校。
“现在,泉景中学成立了自己的教育集团,与育文中学结为‘同盟校’,与泉汇学校结成了‘母子校’,开始开枝散叶了。”泉景教育集团理事长冯晓青说,“从‘加盟校’到‘龙头校’,集团化办学成就的不仅是一所学校,而是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新‘蝶变’。”
聚焦优质教育资源孵化度,各集团高起点定位、高品质规划,为每一所新优质学校生长聚能。济南第十四中学曾是实验教育集团成员校,2015年,通过启动“学校整体育人模式转型”的改革实验,实现育人质量的跨越式提升,改革经验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现场会做专项推广,率先从集团成员校裂变成为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领头羊。
现如今,育秀小学、泉景中学、六十八中学、育贤中学等新优学校也担当起“优质教育资源”孵化器的使命,成为集团化办学新领航代表。
2019年,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对市中教育集团化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市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做得非常实,这是他所看到在大范围内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做得最好、改革最深刻的例子。
从个体优质到群体卓越
更多“名校”飞到百姓家门口
“我们过去是典型的城郊学校,现在软硬件条件、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不相上下。”济南市七贤小学校长胡兴芸表示,这得益于学校加入了南上山教育集团。
2017年,加入南上山教育集团后,学校依靠集团优质资源,架构起了阅读和健美两大校本课程体系,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学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胜利教育集团最年轻的成员校——济南市市中区文贤小学,师生们经常会看到集团理事长王念强的身影。
“我经常会到各校区,特别是新建校去转一转,在与老师们交流中解决学校发展的难题。”王念强告诉记者,集团化办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个生命体血脉相连,要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要鼓励各学校主动生长,在总校之根和集团主干上开出独具风采的绚丽花朵。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成就了育秀小学在“做最优秀的自己”办学理念引领下,构建了智慧课程,追求“幸福领秀”;育秀中学小学部构建“育”和“秀”两大子课程,践行“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好玩的学校”;泉秀学校小学部办一所“图书馆式的学校”等。
从“输血”到“造血”,从“薄弱校”到“特色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12年来,市中区先后有20所新建学校在集团化办学带动下,高位起步弯道超车,16所老城区学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23所城郊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形成了优质学校从“一枝秀”到“满园春”的良好局面。
“集团化办学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答好‘好不好’的答卷。”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表示,市中教育将以此次承办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集团化办学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引领市中教育向着“全域优质、高位均衡”加速迈进,让更多市中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优质的公办教育。(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史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