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连续降雨稍有停歇,位于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的绿野粮食烘干仓储中心烘干塔轰轰作响、火力全开,为群众粮食烘储保驾护航。
“我们党员带头24小时三班倒,两组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900吨,可满足周边5万亩粮食作物的烘干需求。”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介绍。在保障“三秋”生产过程中,潍城区充分发挥“党建统领 四社共建”的组织、服务、经营、金融集聚优势,持续放大“绿野模式”辐射效应,强化人员、机械、资金保障,累计调配农用机械240台、无人机30架,协调38家企业免费开放闲置厂房、空置房屋等临时晾晒场地8.2万平方米,开展农田排涝1.4万亩,转运湿粮1.1万吨、烘干0.5万吨,实现收割、运输、晾晒、烘干、存储无缝衔接,让秋粮不仅收得回、更存得住。
“地里全是泥,收割机根本开不进去,多亏村里有党员志愿服务队,帮着从雨里把玉米收出来了,企业还免费提供车间晾晒。”军埠口申家村种粮大户胡军波说。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后,潍城区迅速启动“织网扎根、平急结合”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保“三秋”倡议书,发动1800余名在职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下沉96个农业重点村,组建党员突击队131个、志愿服务队159个,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351个,号召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力量“齐上阵”,向农户免费提供道路抢修、技术指导、排水除涝、晒粮场地等支持。
“这次‘抢晴战雨’实实在在检验了跨村联建成效,班子成员之间、党员群众之间紧密联系,为秋收秋种争取了宝贵时间。”乐埠山“水韵官圩”乡村振兴片区党委书记林康说。近年来,潍城区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为切入点,有序推动27个村联建8个党组织。在阴雨天气抢收保粮过程中,各联建村互联互动、协同作战,迅速下沉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建立起农机具、晒粮场、服务队、农资库等“资源共享清单”,号召1008名农村党员带头开展排涝抢收,808名村干部与留守老人、困难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
潍城区推动12名“兴村治社好书记”与36名村书记、村级后备力量结成帮扶对子,在抢收抢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兴村治社好书记”、三安子村党总支书记刘桂书统筹南伦、陈平家等联建村资源,为于河街道都家村协调了6台履带式收割机、12辆运输车和1处烘干点,同步指导建立“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责任机制,全力抢收。“现在收割机械很抢手,要不是刘书记帮忙协调,还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看着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开进了地头,都家村党支部书记王炳利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全力为抢收抢种保驾护航,推动粮食稳产增收、不误农时、颗粒归仓。”潍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马良说。(通讯员 刘超 邢泽权 刘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