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博山区:探索人社服务新路径-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0/16 16:53:04
来源:淄博市博山区委宣传部

淄博市博山区:探索人社服务新路径

字体:

  一个区级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如何成为驱动就业的“中枢大脑”?一个扎根社区的基层服务站,又如何成为感知需求的“神经末梢”?淄博市博山区通过打造区人力资源市场与社区级“红蓝管家”服务模式,构建起一张从宏观到微观、从线上到线下的人力资源服务网,实现了“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的精准落地与温情触达。

  “颜”字系列服务品牌智慧赋能,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

  在博山区,求职者和企业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家”——博山区人力资源市场。一个历时53天建成、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线下平台,不仅是该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成果,更是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的生动实践。

  这里集成了人力资源供给、零工市场、技能提升和人才服务四大核心功能,形成了从职业指导、岗位匹配到创业服务、技能培训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拓宽了求职渠道,破解了企业“用工难”与群众“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为进一步促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匹配,今年以来,区人社局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招聘活动,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共计80场,推介各类就业岗位7000余个,有效搭建“线上+线下”双选通道,推动人才与岗位高效对接。在拓展招聘渠道的同时,区人社局通过组织开展“高校学子看家乡”、职业指导讲座及青年联谊等多样化活动,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对区域的认同感和融入度,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25年以来已实现城镇新就业4455人,其中新增就业1491人。

  而其更大的亮点在于,围绕“留住青年人才、服务农村务工人员”两类群体,创新打造“颜”字系列服务品牌,为青年人才和农村务工人员开辟更便捷的服务通道。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和农村务工人员只需通过“爱山东”App获取专属数字码——“颜小青”“颜小建”,即可在全区范围内享受涵盖生活便利、就业支持、权益维护等多领域的精准服务。目前,“颜小青”面向青年人才提供149项服务措施,“颜小建”则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118项服务措施,切实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同时,成立“颜”字系列品牌服务联盟,通过整合人社、政务、工青妇等部门资源,吸纳了100名行业专家力量,全力打造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服务生态,切实增强两类群体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政府零投入、企业微让利、人才(工友)享福利’的健康服务生态。”博山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周萍介绍。作为这一系列服务品牌的中枢,“颜小青”“颜小建”综合服务中心专门打造了青年人才会客厅、颜小建的家线下场景,设立专属窗口,承担从申请受理、人员赋码到接诉转办、电话回访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了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和可持续性。

  社区末梢:“红蓝管家”双线发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

  如果说“颜”字系列是区级服务的“中枢大脑”,那么深入社区的就业服务站就是感知民生需求的“神经末梢”。颜山社区便是其中一颗活跃而闪亮的明星。

  以党建为引领,颜山社区将党组织力量深度融入基层人社服务,创新推行“红蓝管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红管家”由党员担任,深入网格,精准摸排居民的就业需求;“蓝管家”由网格员担任,走访商户,全面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这一“稳岗位”与“填空位”的双向发力机制,实现了人岗的精准、高效匹配。

  面对就业中的“难点”与“重点”人群,颜山社区展现了服务的温度与智慧。社区打造的“暖阳+巧手”特色工作室,通过“结对帮扶”“开发公益岗位”和“针对性技能培训”三种模式,为无劳动能力或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托底。

  “截至目前,社区通过建立详细台账,已成功摸排117名失业人员,已帮扶92人实现就业。摸排商户用工需求29人,帮助商户对接用工21人。”颜山社区党委书记李洋说,颜山社区将借助“红蓝管家”的坚实基础,不断深化“家门口的人社服务站”建设,提升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打造基层人社优质服务示范点。

  从区级的“颜”字系列服务品牌到社区的“红蓝管家”,博山区构建的人力资源服务新体系,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区人力资源市场作为全区服务的总枢纽,将与一个个如颜山社区般的基层站点紧密联动,通过更大的队伍规模、更广的服务范围、更精准的信息覆盖,共同将博山区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让“就在淄博”的幸福图景变得更加生动、真切。(亓超 戴巍)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