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治河片区虾蟹育苗暂养基地的10个池子内,供氧机正在持续作业。“我们治河片区党总支牵头实施治河四村育苗暂养工程,打造了自己的虾苗培育基地,减少了外在虾苗的依赖,仅一年就为我们5个村省15万元育苗成本。并且,在10月育苗结束后还能暂存1.5万斤大闸蟹,实现错季销售。”治河片区党总支书记韩海涛向笔者算起“共富账”。
陈庄镇治河片区下辖5个行政村,自上世纪90年代起推行“上农下渔”模式,养殖面积达2000亩。但长期以来,经营模式较为分散,让养殖户在苗种采购、成品售卖等环节议价能力弱、抗风险差,产业陷入“小而散”困境,抱团发展成为片区村民的共同期盼。
为打破产业发展壁垒,治河5个村开展跨村联建,成立治河片区党总支,扛起统筹发展的重任,通过建立区例会制度、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逐渐摸清产业了“痛点”。2023年末,党总支牵头成立利津聚鲜水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抱团做大水产养殖产业,推行“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模式,将300余户养殖户纳入标准化体系。
“以前各村单打独斗,现在党总支牵头,省心又赚钱。”治河四村养殖户张明磊说,加入共富公司后,仅苗种成本一年就省600多元,年增收超2000元。
跨村联建的效应不止于成本降低,更在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上实现突破。片区党总支依托共富公司,注册“聚鲜治河”商标,从养殖标准到包装设计进行全链条规范,推动“散养产品”向“品牌商品”升级,累计销售南美白对虾约6万余斤,黄河口大闸蟹1万斤,产值达190万元。同时,共富公司牵头线上对接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构建起“产地直供+品牌直销”的销售网络。
近年来,利津县牢牢把握全省“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县重大发展机遇,将组织建设作为乡村发展的破题关键,高标准组建联合党组织79个,实现对398个行政村的全覆盖,统一制定片区发展规划,成功培育出一批农业产业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片区联合发展,推动乡村发展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共进”转变。先后实施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235个,建成黄河口滩羊、智联农创等9个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黄河口滩羊、汀罗食用菌等20个特色品牌,实现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推动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李承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