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个清晨,阳光漫过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利国四村养殖小区的院墙,羊圈里的羊低头啃食着新鲜草料,“咩咩”声此起彼伏,在晨光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养殖户张金刚站在栏边,看着膘肥体壮的羊群,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如今,肉羊养殖在利国乡不仅是农户增收的“钱袋子”,更通过“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利用”全链条发展,成为串起共同富裕的“金纽带”。截至目前,利国乡肉羊养殖规模达12万只,年出栏30万只,全乡畜牧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
在利国乡,“一只羊”的价值远不止于肉。针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利国乡推行“上光下养”生态循环模式——养殖小区上方架设光伏板,既为羊圈遮阳降温,又能发电产生收益;下方羊圈产生的粪污运送到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经发酵加工成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还为种植户节省了化肥开支,形成“光伏发电—肉羊养殖—粪污制肥—粮食种植—饲料加工”的闭环产业链。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将“沾化白山羊”“沾化洼地绵羊”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这标志着“沾化白山羊”“沾化洼地绵羊”再添一项国家级“金字招牌”,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地理标志是品质的‘身份证’,更是市场的‘通行证’。”利国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丁建表示,“下一步,利国乡将以地理标志保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肉羊养殖标准,制定从品种选育、养殖管理到屠宰加工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规范。同时,加大‘利国羊肉’品牌宣传力度,开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从“养羊脱贫”到“全链共富”,利国乡用“一只羊”串起了一条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循环利用”的共富链条。未来,利国乡将持续以肉羊产业为支点,在全产业链提质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撬动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卢忠晶)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