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中医药文化园内药香氤氲。72岁的王经勇大爷揉着不再僵硬的右肩,笑着说:“以前胳膊抬不起来,得坐半小时车去县里看病。现在家门口就有中医康惠月活动,通过几天的针灸治疗,疼了多年的肩周炎好多了!”这位老人的舒心体验,正是临沭县深耕医疗惠民、守护群众健康的生动注脚。
优质资源下沉,家门口看上“专家号”
近年来,临沭县坚持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依托,积极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新体系,紧盯群众“看病远、看专家难”痛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家门口看病,不仅省下了往返路费,更缓解了就医焦虑。临沭县全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2024年全国县域慢病管理中心经验分享会在该县召开。
中医药赋能,“简验廉”守护家常健康
在临沭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中医药医共体里,中药饮片集中采购让药价直降7%,免调剂费、煎药费等“五免政策”更让群众直呼“贴心”。
近年来,临沭县积极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做法,推动中医药工作走出“临沭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投入资金4.5亿元,提升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阵地水平。建设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打造精品国医堂12处、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26处。全县中医诊疗人次由408万增长至532万、增长30.4%。建设中医药医共体,实行“六统一”管理,降低中药饮片采购价,运行“一站式”智慧中药房,实现成员单位一体化服务。实行费用“五免政策”,减免群众就医费用965万元。组织中医药文化“四进”活动,医务人员进村居、校园、景区送医送药,今年已服务2000余人次。
2024年,临沭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这份荣誉背后,是“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的生动实践。
紧密型医共体,跑出急救“加速度”
“从进入县医院到进行球囊扩张手术控制病情,仅用了18分钟,从镇卫生院转诊至县医院到抢救成功,只用了73分钟!”临沭县大兴镇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属回忆起抢救经历,仍心有余悸。急救“加速度”得益于临沭县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心电、医学影像等五大中心共建共享,群众在县域内就医更便捷。
临沭全县心电诊断中心年处理心电图2.4万份,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从10.8%降至2.12%;医学影像“云”服务覆盖17家机构,38项检验项目互认、接入市级平台,重复检查的经济负担大幅降低。“现在看病,县镇是一家。”临沭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宋春辉说。
临沭县始终将全民健康管理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不断夯实制度保障,先后制定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管理工作系列文件7项,投入20余亿元,扩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完成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
全周期健康管理,织牢“一老一小”保障网
针对慢病人群,临沭县构建起“龙头医院+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管理网络,196支家庭医生团队、630名签约医生覆盖39.6万人,6.3万名慢病患者有了“健康管家”。
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将健康服务延伸到炕头。针对“银发族”,县人民医院老院区变身康复托养中心,县级医院设老年病科,县社会福利中心等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朱村康养小镇正在规划建设,“中医+康养”模式将让群众享受文旅休闲与健康服务一体化。目前,临沭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三高”免费筛查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9.82%,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家,被确定为山东省“五床联动”试点县、省级听力筛查项目点。
临沭成立县域妇幼健康联盟,以妇幼保健院为中心,以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强化妇幼健康宣传和管理。投资1.1亿元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构建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体系。该县集中为2万余名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建立学校、家庭、妇幼保健机构心理问题联动机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入选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试点地区。
从“病有所医”到“健康无忧”,临沭县用一系列实招硬招,让群众看病更省心、更省钱、更暖心。正如王经勇大爷所说:“日子好了,健康更有保障,这好光景,让人踏实!”(陈秀焘 孙宝红 杨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