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济阳:指尖点出丰收景,数据绘就振兴图-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0 15:25:02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济阳:指尖点出丰收景,数据绘就振兴图

字体:

  黄河岸边的济南济阳正以数字为笔,在乡村大地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从智慧大棚里的智能温控,到稻田边上的即时分账二维码;从数字地图上的文旅点位,到村民手机里的分红提示,数字科技正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乡村的每个角落,让传统乡村焕发全新活力。

  智慧田里结出“数字果”

  传统农业换新装

  走进济阳区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583台物联网传感器如同“植物医生”,24小时监测土壤墒情、光照强度,数据实时传至云端,系统自动调控灌溉设备,每亩地节水节电20%至30%,农药使用减少50%以上。在这里,“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用“数据说话”的精准农业——这只是济阳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安信种苗的“智慧种苗工厂”更是将数字科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工厂里,智能精量播种机单粒播种率达99%,嫁接机器人每天可完成上万株种苗嫁接,病害识别系统能精准判断21种病虫害,误诊率低于1%。这套融合AI、物联网的“育苗黑科技”,让育苗成活率提升25%,年育苗能力达3亿株,不仅辐射全国多个蔬菜主产区,更让当地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

  在曲堤街道,数字化结算系统彻底改变了蔬菜交易的“老规矩”:客商扫码充值、电子磅自动计价、货款当日到账,交易效率提升90%,每年11亿斤黄瓜从这里销往全国,再无假币困扰和排队结算的烦恼。

  数字技术不仅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让农产品有了“身份证”。“西之皇”富硒西瓜贴上区块链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生长全过程;“曲堤黄瓜”通过数字化品牌运营,品牌价值突破16亿元。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品牌响”,济阳用数字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文旅融合玩出“新花样”

  乡村变成打卡地

  “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咱们村的历史沿革,还能导航到稻田小火车景点。”在济阳街道葛店村,村民可以拿着手机向游客介绍村里的数字门牌。这个看似普通的门牌,背后是济阳区精心打造的智慧乡村数字地图,点击地图上的点位,500余个村居的特色风貌、产业信息、文旅资源一目了然,沿黄旅游路线还能根据需求动态规划,让乡村旅游更具“科技感”。

  葛店村的“数字玩法”远不止于此。村里引入数字乡村运营平台,村民以资金或劳务入股,游客扫码购票后,系统自动按比例分账,分红实时到账。稻田小火车、水上游船、非遗工坊等业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以前村里的田地只能种水稻,现在不仅能观光,还能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黄河·稻乡湾”,VR体验馆、元宇宙科幻馆即将开门迎客,游客能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仁风镇的富硒产业展示中心里,A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西瓜种植大棚,直观了解富硒农产品的培育过程。数字科技让济阳的乡村文旅摆脱了“走马观花”的传统模式,形成“春插秧、夏观荷、秋收稻、冬赏雪”的四季旅游闭环,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文旅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数字红利惠及“千万家”

  村民过上幸福年

  “没想到美德积分还能贷款!”垛石街道的种植户凭借村里的美德积分,顺利申请到“善美济阳——美德积分贷”,解决了大棚扩建的资金难题。截至目前,这类特色贷款已发放7750万元,惠及463户村民。

  在济阳,数字不仅改变生产生活,更在重塑乡村治理和民生服务。“互联网+党建”平台覆盖566个行政村,2100余条村务事项线上公开;32个示范村的“线上议事厅”累计处理道路修建、资金分配等事项586件,村民参与率达78%;“8157”监控实现村居全覆盖,汛期灾害预警响应速度提升40%,乡村治理更高效、更贴心。

  对于村民来说,数字带来的便利就在身边: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覆盖450余个行政村,快递当天就能送到家门口;智慧调解系统让矛盾纠纷在线化解,50岁以上调解员经过培训也能熟练操作;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通过数字化审核,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贴心服务。在董家村,易丰农业的智慧蛋鸡养殖场不仅年产鲜蛋1万吨,还带动70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曾经的落后村如今变成了“齐鲁样板村”。

  从“数字基建”到“数字产业”,再到“数字服务”,济阳区用一个个生动实践证明:数字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温暖的民生温度;乡村不是数字的洼地,而是创新的沃土。如今的济阳,智慧农业蓬勃发展,乡村文旅活力迸发,村民生活蒸蒸日上。这幅由数字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黄河岸边徐徐展开,书写着新时代“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