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布“无废城市”建设答卷-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2 17:29:08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公布“无废城市”建设答卷

字体:

  在青岛崂山脚下,一座名为“超阶零碳”的建筑为城市天际线增添了一抹醒目的绿色——全球首座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的正式启用,不仅展现了绿色建筑的科技魅力,更成为青岛“无废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生动缩影。从这里出发,一场以“无废”为名的城市变革,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10月16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发布会,公布了一份翔实的“无废城市”建设答卷,系统回顾了自2022年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布会透露,青岛以“1+11+N”机制为核心,构建起坚实的“无废城市”建设框架,通过筑牢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围绕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重点领域设立了62项任务清单和60项指标。通过综合运用数字赋能等手段大力推进,目前已高质量完成58项重点任务,54项指标达到要求,并在全省“无废城市”建设首次评估中取得了“好”的优异等次。

  这份优异的成绩单背后,是青岛市在多个关键领域的持续发力。产业结构优化成为青岛市源头减量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青岛市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9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破解城乡“垃圾消纳”难题,青岛市创新构建了资源化利用、回填消纳、专业分拣“三位一体”的综合处置体系。61家资源化利用企业、300余处回填场地、11家装修垃圾分拣处置厂共同支撑起年处置能力超1亿吨的庞大网络,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则从源头上为建筑垃圾减量化提供了保障。

  青岛市积极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目前,全市已有10家企业入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条件企业,5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区(市)集中收储中心、镇街收集站点、村级回收网点”三级回收体系,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储运体系全覆盖。

  “如果把城市看作人体,那么社区、学校、景区等就是细胞。”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辛磊的这个比喻,道出了“无废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青岛市率先制定“无废细胞”管理规程,出台16类市级建设指南,涵盖学校、社区、景区等各类生产生活场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无废细胞”952个,距离年底完成1000个的目标近在咫尺。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