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声乐演唱、减脂有氧操、手机摄影、营养药膳食疗……一系列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服务,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今年以来,青岛市文明办通过市级层面整体谋划、精准引入优质专业机构,创新精准服务模式,首批在24个社区设立文化书院教学点,以“定制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推动文化资源真正下沉到市民身边。10月20日起,24个社区设立文化书院教学点陆续开课。
文化书院教学点首批开设50门文化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书法、绘画、智能手机应用、健康养生等深受中老年群体喜爱的领域,以及声乐、舞蹈、体育等年轻群体关注的热门领域,预计直接参与群众超3000人次。
本次文化书院教学点以青岛老年生活大学为运营机构,市级购买教学课程的同时,联合运营机构和社区,共同打造一整套“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将24个分散在不同区域的社区教学点由专业机构统一运营、标准化管理,减轻了社区寻找、对接、管理文化服务资源的负担,实现了“市级搭台、机构唱戏、群众受益”。
为让文化书院教学点“叫好又叫座”,青岛建立一套贯穿始终的“定制化”需求响应机制,将文化资源精准“滴灌”到居民需求点上。前期,运营机构为每个教学点开展实地摸排与需求调研,摸清社区居民的“文化口味”。市级将“居民点单”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环节,实现了24个教学点“一班一策”。此外,市文明办会同社区,建立了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形成一个“需求—供给—评价—改进”的完整闭环,确保服务始终围绕居民真实需求展开。
文化书院教学点这种“家门口的专业课堂”,也为全市其他社区书院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指南,成功带动全市超过180个试点社区书院借鉴并推广,纷纷引入专业化社会力量,优化课程供给。例如,李沧区系统整合老年大学、高校及社会机构师资,建立了78人的区域共享师资库;城阳区在此基础上深化“群众点单”机制,通过社区书院收集群众需求建议5300余条,形成了精准对接的服务链条,使文化书院真正成为“居民点菜、政府配餐、机构掌勺”的惠民平台。“文化书院+高等院校”“文化书院+老年大学”“文化书院+咖啡馆”等融合模式在更多社区得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一书院一品牌”的繁荣局面,构建起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服务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