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沂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明确,将“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区域副中心”作为临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引领。什么是“名副其实的省区域副中心”?又该如何建设?
“五大愿景”定下发展目标
在中共临沂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上,描绘了“五大愿景”:
实力强劲。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省前5;固定投资、社会消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贷款余额等总量都在全省第4或第5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活力迸发。活力体现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创新,是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要把创新放到首位。
开放包容。临沂最大的开放优势是商城,通过加快内外贸一体化,以商城国际化带动“人、城、制度”的国际化,引领城市由现代化迈向国际化,成为国际范十足的城市。
人文底蕴厚重。将儒家文化、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悌文化等资源活化、转化,嵌入到城市建设各个角落,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当中,以文润城、以文彰旅,让人听得到声、看得见影,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宜居宜业。城市建设是临沂的亮丽名片,当前就是要把城市越建越精美,环境好,居住安心。管理精细,顺应数智化趋势,像“绣花”一样细致做好每一项服务,提升城市治理的智慧化精细化水平,让群众既能享受触手可及的服务、又能享有干净舒心的环境,打造有颜值、有温度、有内涵的品质之城。
五个核心路径全面推进
一是精神引领、高举大旗。以沂蒙精神为“根”与“魂”,一方面抓好弘扬,用新时代表达讲好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红色故事;另一方面抓实传承,培树新典型,形成老典型深入人心、新典型不断涌现的局面,以团结奋斗推动目标实现,让党员干部集中精力抓发展、搞服务、保稳定。
二是对标学标、提升工作。开展“解放思想、对标学标”活动,市级重点对标浙江义乌学商贸物流、对标福建泉州学民营经济;各县(区)、市直部门需选准对标对象,学习先进理念、措施与作风,补短板、提效能。
三是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以改革为总牵引,统筹推进全市98项改革任务,重点部署的25项重大改革事项,要聚焦体制机制、运行流程、推进模式突破瓶颈;改革以“小切口”为主,打通关键堵点,不搞大而全、不只为出经验。
四是全力以赴抓好重点任务。首先是标志性产业链,聚焦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新能源商用车等13条细分赛道,县(区)同步确定29个主导产业。其次是商城国际化,现在临沂以“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扁担”,一头引育外贸主体、一头布局海外商城与海外仓。再次要扩大消费,依托千万人口市场、商城贸易、文旅产业及促消费政策,围绕商城、文旅、汽车等“六大消费”办好活动,激发消费潜力,应对内需不振问题。城市端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活力新中心、西部新城、产城融合高地,进一步拉开发展框架;县域端推动特色发展,支持沂水、平邑建市域副中心,临港、莒南打造钢铁新城;农村端实施规划、环境、产业、组织、资源“五个连片”,每年建90个片区,5年实现全覆盖。最后是民营经济,要狠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将分层培育、建立梯队,持续弘扬沂蒙精神、企业家精神;要狠抓科技创新,以市内高校为依托,每个产业链建立一个研究院,更好赋能企业发展;要狠抓营商环境,在坚持提出“1155”工作思路,即聚焦打造“欢迎光临·沂事无忧”服务品牌,做强“12345·临沂首发”总客服,集中突破“高效办成一件事”、规范涉企执法、政策直达快享、助企纾困、营造尊商重商氛围5项工作,倡树“5种作风”的基础上,结合对标泉州,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与企业的边界,搭建政企常态化交流交往平台。
五是守好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防范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领域隐患,为建设提供稳定环境。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临沂“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区域副中心”,既是战略所指,更是实干所向。从沂蒙精神中汲取的奋进力量,叠加经济体量的坚实底盘、商贸物流的独特优势、城乡统筹的协调布局,正转化为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