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聚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搭平台、抓项目、建机制,培育壮大“社区主理人”,有效激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动能。
聊城市常态化开展社区主理人“思享汇”活动,让社区工作者从“听众”变“主角”,轮番登台展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独门秘籍”,将单向的工作汇报转变为双向的思维碰撞与经验启发。
“我们小区装充电桩,就像谈恋爱,得先摸清各方需求,再找媒人牵线,最后还得有婚后保障。”阿尔卡迪亚社区的贺丹丹一上台,就用幽默比喻打破了会场严肃气氛。台下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单光屯社区的刘力展示了南苑新城小区“起砂”地下车库变光滑的前后对比图。“我们盯着开发商主要负责人,硬是跑来了专项资金。”她坦言,治理不能等,得主动找米下锅。
最引发共鸣的是电动自行车治理话题。贺丹丹的PPT上,“僵尸车”识别五步法、充电桩建设“三部曲”等实操方法清晰明了。他们不是简单清理车辆,而是先设暂存区,给车主缓冲期,同时引入智能充电柜,疏堵结合。
“社区工作最高频的词是什么?是‘聊’!”名人苑社区党委书记李艳艳的分享赢得满堂彩。她展示了如何把闲置垃圾分类站改造成“有事来聊”议事厅。“在这里,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理人’。”李艳艳举例说,一位退休教师主动承担起社区书院管理,现在每周有读书会、书法课,场地还得提前预约。
阳光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三阶聚智”工作法。面对72户居民因电梯故障引发的信任危机,社区党委推动居民自主协商,最后不仅修好了电梯,还建立了楼栋议事规则。
城乡接合部社区同样贡献了宝贵经验。红旗社区的路延菊展示了如何让堂邑葫芦从工艺品变身文创衍生品,“我们请来网红达人团队,通过直播让葫芦手串、艾灸产品走向全国。”
这些来自一线的生动案例证明,基层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专业赋能,以项目化思维精准破解治理难题。“基层治理从不缺少办法,缺的是复盘的意识、萃取的方法和交流的平台。”聊城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蕴含基层智慧的优秀案例将被系统整理并汇编成册,推动好经验、好方法在更多社区复制推广,持续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头活水。(李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