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求,将文化书院作为核心载体,创新推进文化治理模式改革。通过系统规划与分类实施策略,该市针对老城区、新城区、候鸟型等六类社区的不同特性,统筹布局38个社区文化书院,构建起差异化、特色化的书院体系,成功实现从“单一建设”到“系统赋能”的深度转变——既为基层补充了多元文化服务供给,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全新路径。
针对不同社区的治理痛点与居民需求,乳山在文化书院建设中注重精准施策,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深度融合。老城区书院聚焦基础设施陈旧、老年居民集中等问题,以文化赋能加速治理转型;新城区书院依托硬件优势与年轻居民结构,重点推进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候鸟型书院围绕居民流动性强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促进身份认同与社区融入;社企联建书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兼具品牌效应与服务能力的共建模式;社村联建书院打破城乡行政壁垒,实现资源互通与共同富裕;城乡结合书院则以普惠服务为核心,满足混居社区的多元需求,确保各类书院与治理场景高度适配。
多元协同的资源整合机制,为乳山文化书院注入了强劲活力。该市创新打造“资源枢纽”模式,以书院为平台联动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主体,构建共建共享网络。东城社区墨香雅韵文化书院以文明实践志愿者为“点”、20余家共驻企业为“线”、综合服务阵地为“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服务体系;月亮湾社区鼎贤书院与金鼎集团深度合作,不仅配备专业功能室,还整合R.L.O俱乐部资源,组建16个精品社群,充分释放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潜力。与此同时,书院空间功能持续迭代升级,润泽社区德润书院打造1600平方米综合文化空间,涵盖信用超市、科技小屋等9个功能区;潮汐湖社区与望海庄村联建的汐望书院,通过非遗工坊、共享农园等特色空间,推动社区才艺与乡村技艺互教互学,打造全龄友好的文化阵地。
以解决治理难题为导向,乳山文化书院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实践模式。在“文化+治理”融合方面,老城区府前社区蓝海文化书院将文化服务与健康养老结合,化解老城治理痛点;天安社区四海情蕴文化书院培育13个社会组织、6支志愿服务队,通过“周周有活动、节庆有展演、年度有赛事”的氛围,将候鸟居民转化为社区共建力量。在“文化+品牌”打造上,鼎贤书院推出“集体金婚”“中秋百家宴”等IP活动,成为凝聚社区的文化符号;汐望书院创新信用积分互通与“荣誉村民”机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范例。在“文化+服务”普惠领域,墨香雅韵文化书院构建“墨、香、雅、韵”四大课堂体系,覆盖全龄段文化需求;德润书院以“七彩服务泽万家”机制,将文化服务与民生需求紧密衔接,提升群众获得感。
随着实践深入,乳山文化书院的赋能效应持续凸显,逐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一方面,文化软实力成功转化为治理硬支撑——候鸟型书院增强社区粘性,社村联建书院打破城乡壁垒,各书院成为凝聚群众、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六类社区书院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乳山实践”,从老城区的“治理嵌入”到新城区的“全龄服务”,从社企联建的“品牌共建”到社村联建的“共治共富”,为不同类型社区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下一步,乳山将继续深化书院建设,通过健全需求反馈、资源整合、绩效评估机制,推动服务差异化、系统化发展,以文化为粘合剂,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乳山的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文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软实力”。通过系统化布局、差异化施策、多元化参与,该市不仅丰富了基层文化服务供给,更以文化赋能破解治理难题、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