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夕阳入画”装满幸福-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0/29 08:27:57
来源:肥城市委宣传部

山东肥城:“夕阳入画”装满幸福

字体:

  早上8点,山东省肥城市义工协会的义工们便早早清点好相机、理发工具,在集合点整装待发,赶往边院镇东向东村,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生活照,还同步开展爱心义剪与移风易俗宣传。

  这是义工刘文军帮乡村老人免费拍照片的第四年。自2021年起,他和伙伴们背着相机走进110余个村居,为5000余名65岁以上老人让义工协会品牌公益活动“夕阳入画”从一次偶然的尝试,变成了刻进时光里的约定。

  边院镇东向东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天刚亮就热闹起来。72岁的吴桂兰七点就起了床,对着镜子细细梳好头发,翻出闺女去年买的新衣服,手里还攥着那条平时舍不得戴、只在重要日子才拿出来的红丝巾,“听说要拍照片,我这心就扑通跳,好些年没正经拍过照了。”她笑着抬手拢发,眼里都藏满着期待。

  面对镜头,老人们大多有些羞涩,手足无措地坐着,不知道该摆什么姿势。义工们却早已摸清了门道,围在吴桂兰身边忙活开了。

  有人轻轻帮她抚平衣角,有人替她拢了拢鬓边的碎发,还有人拉着她唠起家常。“奶奶,您侧头笑一笑,精神着呢!”“对咯,眼睛看着镜头,真好看!”快门“咔嚓”一声,吴桂兰脸上的灿烂,便永远留在了镜头里。

  “腿脚不便的老人,咱们必须上门,一个都不能少。”

  82岁的董贻魁常年卧床,刘文军和义工们提着相机走进他家小屋时,老伴赵桂莲正轻手轻脚地扶老伴坐进藤椅,

  刚坐稳,赵桂莲就急忙拉着刘文军问:“俺这衣服是不是太旧了?俺还有件红衣裳,要不换上再拍?”“您俩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装饰!”刘文军蹲下身调整角度,当老两口相视而笑的瞬间,快门及时响起,将半生相守的温情定格成永恒。

  拍照后的闲聊里,赵桂莲拿起放在桌子上擦得锃亮的旧相框,照片里是一对年轻男女的合照,“那时候他还是个小伙子,我也年轻,可惜那时候条件差,没能多拍几张……”赵桂莲的叹息里,藏着几代老人的共同遗憾。

  那些没被镜头留住的青春与温情,如今正在“夕阳入画”的快门声里一点点被填补。

  今年9月份,仪阳街道三环村的八旬夫妇拿到了结婚以来的第一张合影,接过装裱好的相框时,两位老人反复摩挲着照片里的彼此,浑浊的眼眸泛起泪光,“这辈子没跟老伴这么正式合过影,真是多亏了你们。”

  “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拍过几张像样的照片,有位老人说要把我们拍的照片当遗照,听完心里酸溜溜的,更觉得这事儿必须做好。”肥城市义工协会会长刘凤芝说,每次送装裱照片时,老人们也总会比约定时间早到很久,拿到照片后翻来覆去地看,像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

  今年,品牌公益活动“夕阳入画”还增设了“老照片修复”服务,用AI技术让泛黄的旧影像重焕光彩。

  新城街道76岁的孙光明看着修复后的老照片,激动地指着画面说:“这是俺们年轻时在村口老槐树下拍的,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年,还能看得这么清楚!”

  一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看到AI还原的年轻模样时红了眼眶:“一下子就想起入党时的样子,一辈子都忘不了!”修复的不仅是照片,更是老人与青春、与信仰的情感联结。

  “‘夕阳入画’公益活动是公益力量对接民生需求的生动实践,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需要物质保障,更离不开精神慰藉。”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二科科长、四级主任科员吴强说,这个项目用“拍张照片”的小切口,做实了养老服务的大民生,未来会持续支持这类有温度的公益项目。

  对志愿者而言,这份坚持里藏着更沉重的意义。有一次送照片时,刘凤芝才得知拍照的老人已离世,那张笑容定格的照片,成了老人留在世间最后的生命印记。这件事,让“不错过任何一个老人”的信念,更坚定地刻在每个义工心里。

  一秒闪光,三秒快门,镜头里没有华丽布景和妆容,却藏着最真实的情感、最温暖的瞬间,记录下乡村老人幸福美满的一年又一年。 (纪宗玉 董效晏 王首魁)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