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优化多项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9 15:45:24
来源:济南时报

山东优化多项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

字体:

  10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老服务发展水平相关情况。针对社会关注的老年人医疗保障热点问题,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李伟光介绍了山东在强化医疗待遇保障、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方面的最新进展。门诊慢特病覆盖81种

  山东不断巩固提升老年人医疗保障力度,让就医报销更实惠、更便捷。

  在住院保障方面,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70%左右和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更是提高到85%以上,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门诊保障政策全面优化,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覆盖常见病、多发病日常医药费用,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升至75%。同时,将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冠心病等81种门诊慢特病统一纳入保障,规范认定标准,让门诊保障更均衡可及。

  此外,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老年人,山东实行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分类资助,其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再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最高救助5万元,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近26万人享受保障待遇

  作为老年人照护保障的重要支撑,山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持续扩面、提标、增效。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实现职工长护险全覆盖的基础上,16个市均已启动居民长护险工作,其中5市实现居民全覆盖,全省参保人数超5580万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按失能等级和服务方式实行差异化保障,护理费用不设起付线,基金与个人按比例分担。保障对象不断拓展,8市将中度失能人员纳入保障,10市覆盖重度失智人员,今年以来已有近26万失能老人享受保障待遇,59.1万老年人纳入低保范围,29.2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方位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范围持续拓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支付试点扩至7市,近4000名失能人员受益,基金支付超700万元。在全国率先启动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待遇支付,已为1430名异地居住老人办理报销,支付费用约2400万元,让跨区域照护报销更便捷。

  推出8.6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发布会上,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难题,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志毅介绍,山东推出12项务实举措,让老年人获得感持续提升。

  其中,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山东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协同的照护网络。

  居家照护持续加码,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500张,累计达8.6万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000户,累计改造15.8万户,让老人在家养老更安全便捷。社区照护精准补位,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62家,建成50个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192个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站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服务。机构照护提质升级,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76.4%,培育30家智慧养老院,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照护、管理全流程智能化。

  此外,全省96.5%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96%的县(市、区)设置安宁疗护病区,48%的基层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作为医养结合示范省,山东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1125家,总床位超33万张。

  发放养老服务补贴1.35亿元

  据介绍,在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难题上,山东还从服务质量、改革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

  服务质量方面,山东实现多重保障全覆盖。全省“两证齐全”的养老机构达1125家,其中888家纳入医保定点、976家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100%,解决老人“养老+看病”双重需求。同时,通过院校专业奖补、毕业生入职奖补等政策,累计拨付4880万元支持52所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率提升至56.5%,为优质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改革创新领域,山东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率先以省域开展“五床联动”试点,实现治疗、康复、生活照料、临终关怀全链条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率先开展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1631家机构入选,让老人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作为国家试点省份,山东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截至10月27日,已发放消费券27.7万张、补贴1.35亿元,切实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帅)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