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山东省分行:助力科创企业迈过“三道关”-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0/29 15:56:53
来源:建行山东省分行

建行山东省分行:助力科创企业迈过“三道关”

字体:

  金融是助推科技创新的加速器,科创企业破浪前行,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托举。截至2025年9月末,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建行山东省分行”)的科技企业有贷户已达9500户,数量居全省同业首位。与此同时,该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较年初新增260亿元。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建行山东省分行助力科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的一场场“闯关”实践。  

 第一关:评价之困

  从“看砖头”到“看专利”的价值发现

  科创企业融资的第一道难关,往往卡在传统评估体系与创新价值特征的错位上。

  传统信贷评估更看重厂房、设备、土地等“硬资产”,然而,科技企业最宝贵的“家当”往往沉淀于实验室的专利证书与研发智慧之中。这种“轻资产、高成长”的鲜明特质,使得许多潜力企业在融资第一关便因与“评价标尺”不匹配而折戟。

  济南某微电子有限公司就曾深陷这一困境。该公司专注于可编程芯片设计,其产品如同“万能芯片”,客户可根据需要将其配置成不同功能的专用芯片,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但在创业初期,企业却因“账上没利润、名下没砖头”,连生产线建设都举步维艰。

  转机始于建行山东省分行在一次银企对接会上与企业的接触。了解到企业融资需求后,建行客户经理多次深入调研,发现若沿用传统信贷“标尺”,这家技术领先的企业几乎无法获得融资。调研中,他们将目光聚焦于企业的创始团队与专利技术,那满墙的专利证书与背后的中科院研发团队,才是企业最宝贵的“隐形资产”,而这些核心价值却未被记录在传统财务报表中。

  那么,如何合理评估这些“看不见”的资产?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判断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行山东省分行启用了“技术流”评价体系。“我们从多个维度去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的含金量,包括它的发明专利的占比、专利设立的时间、专利成熟度、专利的市场转化价值等,同时引入负面清单来综合判断。”建行山东省分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负责人说。通过系统评定,最终为该公司评定了T5级,属于高创新能力企业和重点支持客户,使其成功进入信贷快速通道。

  如今,这套“技术流”评价体系已深度融入山东的科创土壤,成为价值发现的“新标尺”。辖内超过80%的科技企业借此获得了专属的“创新身份证”。

 第二关:增信之困

  “多重增信”让“知本”变为真金白银

  闯过了“价值发现”这一关,如何让这份沉甸甸的“知本”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急需的“真金白银”,是科技企业融资面临的第二道坎,也是科技金融需要破解的“增信之困”。

  面对这道关卡,建行山东省分行并未固守传统模式,而是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立体化的“增信体系”。

  对于像上面提到的微电子公司这样已获“技术流”高评级的企业,建行运用“善科贷”线上产品对其进行了一次“科技体检”。这套模型跳出了传统财务指标的局限,将企业的资质荣誉、知识产权密度、核心科技人才团队等创新要素一并纳入评估视野。最终,结合企业20余项核心专利以及研发团队的价值,系统为企业测算出200万元的授信额度,并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以“信用+期限”的双重呵护缓解了企业资金焦虑。

  这并非个例。面向广大初创期科技企业,“善科贷”已成为获取“入门级”信贷支持的快捷通道,而对于那些科创评价等级更高的大中型科技企业,“科创信用贷”则提供了更有力的纯信用贷款支持。这套动态叠加的额度模型,能够伴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实现“信用扩容”。

  优质股权资金的支持是优质科技企业的显著特征,建行山东省分行针对已获得一轮及以上股权投资的科技企业,依托本行的“投资流”评价体系,推出“债投联动贷”。贷款金额根据不同类别投资机构及出资比例综合测算,以流贷代替股权融资,避免客户引进投资时发生股权稀释。目前该模式已累计投放5亿元。

  让单个企业的信用在更广阔的产业生态中得到增强,是建行破解增信难题的又一着力点。许多“专精特新”企业虽规模不大,却是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行利用供应链金融优势,将万华化学、中国重汽等核心企业的信用,沿着交易脉络“滴灌”至其上下游的科技型企业。无论是“平台出海”还是“整链制”模式,都旨在构建信用流动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同时,针对产业园内的企业,“善营贷”“入园进阶贷”等产品利用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进行批量服务。

  破解增信之困,也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建行山东省分行积极构建政府、担保、保险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体系。依托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补偿政策推出“鲁科贷”产品“科技补偿贷”,备案金额同业最高。  

 第三关:成长之困

  完善服务生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解决了“能否贷”和“贷多少”,如何“持续贷、更好贷”成为更深层考量。

  建行山东省分行的策略是打造覆盖技术和企业双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圈”,做科技企业身边最懂它的“成长合伙人”。

  陪伴,从“第一公里”开始。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初创企业,建行山东省分行不仅提供“善科贷”等信用贷款,更主动走进实验室、孵化器,与15家初创企业签署优先认股权协议,落地济南首笔AIC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种下希望”。连续多年冠名支持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为上千户参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创新的星火早日燎原。

  当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对资金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型企业快速扩张需求,建行山东省分行推出专属的“科技易贷”,并创新构建“四看”测额模型——看历史、看能力、看需求、看潜力,让5000万元以内的授信需求实现“精准测额、快速响应”。这一服务理念在山东某生物科技公司这儿得到了生动诠释。在企业急需资金扩大研发的关键阶段,建行禹城支行通过该模型精准识别企业潜力,迅速为其发放5000万元纯信用贷款。这笔无需抵押、快速到位的资金,直接推动了企业研发实力提升和生产线扩建,见证了一家科技企业在功能糖领域的加速成长。

  面对步入成熟期的大型科技企业,建行山东省分行展现出综合化服务的独特优势。在这里,金融服务不再是单点支持,而是“股贷债保”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成功落地全国首单以数字人民币实现资金归集的科创公司债券;落地分行辖内大行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在人行发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后,该行实现了山东省首批3家公告回购增持科技上市公司全覆盖,成为山东区域内首笔、建行系统内首批业务落地银行。

  为精准对接科技企业需求,建行在山东精心构建“1+1+N”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立科技金融业务委员会,组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挂牌多家直营中心和科技特色支行,打造了一支既懂金融又懂产业的“特种部队”。推出“科创桥”专属品牌,涵盖“创融、智融、兴融”三大体系,形成信用、专利、债投、共担、人才五大类产品线,累计投放超120亿元。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