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祥县金康医护型养老院康复师指导老人做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作为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素来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重阳佳节更显敬老温情。“重阳看济宁 银发新生活”以2025年重阳节为契机,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依”,展现济宁养老服务体系的普惠多元养老、老年大学的文化浸润、银发消费的多元活力等,立体呈现这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关怀。
10月23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斜照进室内,济宁市任城区观音阁街道锦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十分热闹,10多位老人聚在棋牌室、书法室、康复室,或下棋,或打牌,或做康复。
在棋牌室,77岁的刘大娘正陪着老伴打麻将,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手颤抖得厉害,一排麻将摆得东倒西歪,但并不影响他的兴致。
在锦华社区,除了日间照料中心,还有一处社区养老中心——星辰锦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养老服务中心与日间照料中心都是社区养老配套用房,共1323平方米,配套用房我们养老机构免费使用,为社区及附近的老人提供公益养老服务。”院长柳静介绍,“目前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29位老人,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中心还可以为日间照料中心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早、中、晚餐服务以及康复治疗服务等。”
在锦华社区,老人还可以依托星辰锦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柳静介绍:“我们可以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助浴、推拿、康复治疗、打扫卫生等上门服务,满足不同老人的需要。”
锦华社区及周边的老人既可以到养老服务中心养老,也可以到日间照料中心养老,还可以居家养老,受益于济宁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据济宁市民政局局长马国安介绍,近年来,济宁市通过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养老服务网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多层次、全方位优化基本养老供给,让老人有更多选择,聚力打造“孔孟之乡·孝当先”养老服务品牌。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566处,其中养老机构230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79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1处。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截至2024年末,济宁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1%,养老服务任务越来越艰巨。在政策制度建设上,济宁市先后制定《济宁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综合性政策文件13个,在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严格落实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机制,对新建和老旧居住区分别按每百户不低于30㎡、20㎡的标准配建、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针对农村留守、空巢、独居等特殊老年人养老难题,济宁加快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连续三年将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市级投入1000余万元予以支持,全市建成农村幸福院687处。
“我这老慢支好些年了,以前在家总揪着心,就怕夜里喘不上气没人知。住进养老院可太安心了,24小时都有医护盯着,定期量血压、查心肺,稍微有点咳嗽气短,护士立马就来照料。”84岁的闫香云老人坐在窗边晒太阳,脸上满是踏实的笑意。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嘉祥县金康医护型养老院将医疗资源无缝嵌入养老生活的生动体现。
嘉祥县金康医护型养老院以金屯中心卫生院为依托,以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建成以医疗为保障、护理为基础、康复为依托、养老为目的综合性医疗养老机构。截至目前,该院共收治老人3000余人,大大减轻了老年人家庭负担。
济宁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为困难家庭的老年人每月提供30-5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成功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目前正在有序实施,全市将新增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