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山东生态环境质量连创纪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30 09:04:00
来源:大众日报

“十四五”时期山东生态环境质量连创纪录

字体:

  今天(10月2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山东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蓝天更多,水质更好——这是近年来山东群众的切身感受。几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2024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5.5微克每立方米,比2020年改善23.2%;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9.1%,比2020年提升17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2年位居全国前三;全省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3%,位居全国前列;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山东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

  “全省12家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1.7万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引导42万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替代更新,累计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978.5万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纵深推进治污减排,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对1.8万余个入河(湖)排污口和2万余个入海排污口实行规范化管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约200万吨/日,全省283条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洋垃圾”实现零进口,累计完成3.53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4.34万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数量全国最多。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山东省聚力推进减碳降碳,创新实施“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全国碳市场3个履约周期参与企业数量和履约量位居全国首位,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同时,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34亿千瓦,占全部装机的53.4%、较2020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铁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较2020年增长99%,实现4年翻一番。

  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治理要用好系统思维。山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100万亩、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2750个,实现全域分区分类管控“一张图”。出台全国首部陆海统筹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微山湖湿地公园建成北方地区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4种,成为享誉全球的“鸟类国际机场”。我们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美丽河湖5个、美丽海湾6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PM2.5平均浓度29微克每立方米,全年有望保持在35微克每立方米以内,历史性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各项指标也都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侯翠荣表示,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记者 张文婷)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