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的流水用慢镜头剪辑,水花纹路都清晰;玉龙雪山云海配《沂蒙山小调》当背景,外地学员都说有味道!”近日,济宁老年大学手机摄影与视频剪辑班学员张沛华,刚结束丽江研学就带着平板走上分享会。屏幕上,纳西族灯笼、雪山经幡、两地学员合唱的画面闪过,台下赞叹声不断,不少人当场请教剪辑技巧。
65岁的张沛华退休后曾因不会用手机扫码闹笑话,去年报了手机摄影课。“从只会拍风景到能剪Vlog,现在我是‘团队摄影师’!”他说,这次研学没有传统旅行团的匆忙,学校提前对接丽江老年大学,安排了纳西文化讲解、非遗体验,还选了有医疗保障的雪山栈道;旅途间隙,他和同学在民宿整理素材,老师远程指导剪辑;最难忘两校联欢,济宁合唱队唱完《沂蒙山小调》,丽江学员就跳打跳舞,双方互教方言歌曲,“跨地域的情谊比风景珍贵”。
这场研学是济宁老年大学课程创新的缩影。今年以来,学校围绕银龄需求开设11个大类专业、84门课程,手机摄影、手碟、中医保健、旅游地理等“创新课”成热门,而过去火爆的书法绘画、二胡等,报名人数却大幅下降。
为精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学校建立了“问卷征集—调研研判—师资组建—课程开发”的完整闭环。“最新的问卷中,手机摄影摄像剪辑类课程最火爆,AI应用课程和新兴乐器最受期待,还有学员建议增设旅游课,想‘边玩边学’……””济宁老年大学教务部主任李蕊说,带着“老人喜欢啥,咱就开啥课”的质朴思维,教务部在回收问卷后,立即结合老年人身体、学习能力、安全等研判——AI应用因需求大、难度适中被列入清单;而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因强度大、风险高,调整为八段锦、五禽戏。
“精神文化养老已与物质养老同等重要。”济宁老年大学校长崔德路表示,学校正围绕“文化涵养、艺术熏陶、文体娱乐、健康关爱、智慧助老”五大主题,持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艺术名家进校园”、“AIGC进校园”、“健康关爱进校园”等活动,努力打造适老化、立体化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