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喝杯咖啡的时间,居民就能在社区匹配到心意岗位;午休间隙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享用实惠午餐;下班后不必匆匆赶路,社区活动中心就有丰富的兴趣课程……这样的便利场景,正是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历山名郡社区推进“生活圈”与“就业圈”双圈融合建设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创新推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就业圈”双圈融合模式,通过智慧赋能、载体创新、生态培育等举措,让居民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同时满足生活与就业需求,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就业便利度。

智慧赋能: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就业服务模式
走进历山名郡社区一楼的就业服务平台,一张“名郡一刻创享圈”地图格外醒目:“美发店招理发师一名”“火锅店招聘服务生两名”“银行招聘保安一名”……辖区内商户、企业用工需求一目了然。
历山名郡社区创新“线上平台+线下走访”双渠道就业服务模式,深度融合数字化手段、网格化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让就业服务“零距离”“精准化”。
线上平台高效运转的同时,线下挖掘也在同步进行。该社区通过网格员定向走访260余家周边商户,深度挖潜就业机会,形成 “线上信息直达+线下岗位挖潜” 的双渠道岗位供给模式。

载体创新:打造多元就业特色场景
为打造多元化的就业载体,历山名郡社区聚焦“小而精”的就业场景建设,通过托育服务、非遗传承与创业孵化三类特色平台,为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居民开辟了多层次、可持续的就业路径。
在“名郡・泉抱抱托育中心”,该社区围绕“一老一小”民生需求,搭建起育幼与就业双赢的服务场景。该中心不仅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从实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岗位,而且面向社区内有育儿经验的待业女性,开放托育老师、保育员等岗位,目前已助力2名女性通过专业培训重返职场。
在非遗传承领域,社区为鲁绣传承人于邦华提供固定工作平台后,同步推动“非遗传承+就业”融合,开设鲁绣技艺培训班,吸引居民参与传统工艺学习,实现“非遗传承”与“兴趣变现”的双重价值。

生态培育: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
历山名郡社区以“全龄友好、充分就业”为目标,构建起覆盖“需求摸排—技能培训—岗位匹配—创业扶持”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精心编制《就业驿站服务手册》,配备专业就业服务专员,建立起涵盖全职宝妈、银发老人、待业青年和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四类群体的人才库,持续动态更新就业意向与技能提升需求。
在岗位开发方面,该社区定期走访商圈企业,系统采集用工信息,形成“居民求职需求—企业岗位供给”双向联动台账。基于退休职工傅老师的缝纫小屋等“微岗位”的成功实践,社区不断拓展灵活就业服务模式,为居民参与兼职工作、实现弹性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源联动方面,该社区设立专属青年就业服务平台,联动周边14所高校打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应届毕业生、待业青年提供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实训窗口”,打通人才培养与社区就业的衔接通道。
在生活服务支撑方面,该社区通过“经营主体+社区食堂”模式,解决居民“吃饭难”问题;设立快递代收点,联合周边便利店开展“便民购物上门”服务,让购物、餐饮、家政等基础需求在家门口就能满足;依托辣妈帮亲子俱乐部开展亲子活动,满足宝妈与孩子的互动需求;联合鸿蒙书画院开设课程,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文化、娱乐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