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定居济南多年的张国禄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里的监控直播App,查看母亲在邹平市台子镇苏沙两长片区孝善食堂就餐的情况。看着老人有滋有味地吃着午餐,张国禄倍感欣慰。
孝善食堂由4个村联合投资8万元建成,场所用的是沙窝村一间闲置办公室,为4个村30多名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取得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目前在邹平市台子镇,一场以“跨村联建”为纽带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农村的面貌。过去村庄单打独斗、资源分散、发展乏力的困境,正在被联村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的新模式所打破。从共建孝善食堂到联营保洁公司,从小微产业园到劳务服务平台,台子镇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书写着“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村民共富”的生动故事。
为应对村级班子和青年后备力量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民生事业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难题,镇党委深入走访调研,在地域相邻、边界模糊的北苏、沙窝、长船、长庄4村搞试点,通过“跨村联建”的方式汇聚资源、形成合力,推动长远发展。
联村党总支成立后,几个村联合承包湾塘20亩,发展黄河鲤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再结合10公里水果长廊、2000亩海棠园及黄河大堤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生态采摘、特色餐饮等产业,已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3万元。
台子镇宏福家纺厂搬进了由校舍改造成的小微产业园,是台子镇“跨村联建”的又一硕果。原来,这处闲置的幼儿园位于台子镇店子辖区,为盘活资源、抱团发展,台子镇把姚家、康家等村纳入统一规划,成立片区党委,打造连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随着宏福家纺、姚氏艾品等多家企业的进驻,这一闲置多年的资产被盘活。
联村党委在康家村原有保洁公司基础上,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中等规模的保洁公司,购入洒水车、清扫车等设施设备,吸纳约50名村民就业,承接各类保洁绿化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多万元。
针对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问题,台子镇还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对村民开展编织、家政专项技能培训,在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搭建用工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