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下千佛山街道推动老旧社区实现焕新发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3 16:37:20
来源: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办

济南历下千佛山街道推动老旧社区实现焕新发展

字体:

  周一的钩编课堂座无虚席,周三的声乐课堂歌声悠扬,每月定期的义剪、义诊人来人往……在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千佛山西路社区,九成以上是老旧楼院,60岁以上老人占超三成。今年以来,千佛山街道将小区党支部建设与居民需求深度融合,通过建强组织链条、创新服务机制、汇聚共治力量、升级服务品质,有效破解了一系列治理难题,“有事找支部”成为居民共识,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推动老旧社区实现焕新发展。

 从“被动应”到“主动办”

  “过去是等问题上门,现在是找问题解决。”这是千佛山西路社区党员们最深刻的体会。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服务挑战,该社区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组织链条,317名社区党员被精准划分在8个小区党支部及25个楼院党小组内,成为活跃在小区里、楼栋间的“行走的红色坐标”。

  线上,“励新”党员联络群24小时不打烊,实时收集民情民意;线下,实施“三入三知”行动,党员通过入网、入户、入心,全面做到知民情、知需求、知难题,依托“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需求的最末端。从“楼道照明故障维修”到“邻里停车纠纷调解”,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21条,桩桩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从“线下跑”到“双线联”

  “10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办结或反馈”,这是千佛山西路社区网格事件响应的硬标准。该社区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六先”工作法(问题发现在先、诉求征集在先、资源链接在先、接单即办在先、办结反馈在先、经验复盘在先),构建“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机制,让“指尖”呼应与“脚步”到位同频共振,实现民情响应“无延迟”。

  每周的“晨光HUI聚30分”,建立由党支部牵头,包居领导、物业、共建单位及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小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聚焦居民所需所想,梳理问题、协调资源、办好实事。打造“掌上会客”智慧服务,建立线上“AB角互补”应答机制,确保居民诉求第一时间被响应。每日的“HUI美生活·早安广播”已坚持推送772期,天气提醒、课程预告、岗位推荐,点滴关怀融入日常。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要把小区里的‘能人资源’聚起来、用起来。”千佛山西路社区党委书记何姗表示。该社区致力于“破圈交友”,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群体余热,深挖小区中热心公益、拥有专业特长的能人,搭建“红色合伙人”资源库,将党员专长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党员带头、能人参与、群众受益”的共治格局。

  “千禧医站”让居民在家门口看专家,“头等大事”义剪解决老人理发难,“HUI心守护”为特殊老人送去温暖……在小区党支部的带领下,该社区先后链接辖区内外41家共建单位资源,组建“荟聚伙伴联盟”,通过“三单联动”机制,将法律咨询、健康管理、文化教育等9大服务项目精准投送至居民身边,累计开展活动191场,惠及居民7000余人次,以多元服务合力绘就治理“同心圆”。

  从“有服务”到“优品质”

  “不仅要让居民有服务可享,更要让服务有品质、有温度,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社区找到幸福感。”千佛山西路社区始终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落脚点,围绕全龄友好型社区建设,精准对接儿童、青年、老年等不同群体需求,链接历下区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等行业协会资源,打造“三个生态圈”“棋聚千禧”等志愿服务项目,与历下区钓鱼协会共建“渔悦共生”驿站,推动服务从“有”到“优”。推出“一户一策”服务包,涵盖课后托管、青年技能课堂、老年疾病筛查等内容,为辖区112户特殊家庭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让关怀精准滴灌,让治理充满温度。

  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串联起邻里温情,开设茶道、围棋、吕剧、公益市集等12类公益课堂,打造覆盖各年龄段的“终身学习乐园”,让儿童在实践中成长、青年在学习中提升、老年在娱乐中舒心;精心打造贯穿全年的“文化日历”,开展邻里节、民俗展演、节气市集等主题鲜明的邻里活动50余场,吸引居民参与5000余人次,让“陌邻”变“睦邻”,让“小家”融“大家”,幸福底色愈加浓厚。

  从“管理”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千佛山西路社区始终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引擎”,以需求为“导向标”,以共治为“聚合力”,以温度为“落脚点”,持续深化治理“组合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将小区建设成为温暖人心的幸福共同体。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