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鸟”缘何钟情日照?-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4 14:34:03
来源:大众日报

“神话之鸟”缘何钟情日照?

字体:

在日照刘家湾赶海园景区内,一群中华凤头燕鸥在觅食嬉戏。(记者 栗晟皓 通讯员 臧绍喜)

  金秋时节的日照市潮白河畔,水草茂盛,风光旖旎。三只大天鹅与一群白鹭嬉戏觅食,与岸边随风摇曳的芦苇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这三只来自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悄然降临白鹭湾小镇,不仅为秋意渐浓的日照增添了生机,更成为这座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日照,已然成为鸟类的乐园。从“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到优雅的“黑衣隐士”黑鹳,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此停歇、栖息、繁衍,“检阅”日照的生态建设,并“投下信任票”。

  在刘家湾赶海园的滩涂上,成群的中华凤头燕鸥正悠闲地踱步、觅食,这种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极危鸟类,全球种群数量不足200只。自2023年在此发现其踪迹后,这里便开启了生态守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同之路。

  “今年中华凤头燕鸥的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多只,这离不开日常的环境整治和环保宣传,更得益于全社会保护意识的持续提升。”刘家湾赶海园景区负责人苗中杰介绍,为守护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环境,景区即使在旅游旺季也将游客赶海范围控制在1.5公里之内,预留专属安全空间;每日常态化清理滩涂垃圾,通过广播循环倡导环保理念;联动民宿主理人、环保工作者及摄影爱好者组成“燕鸥保护队”,形成专业守护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保护模式。络绎不绝的游客与安然栖息的中华凤头燕鸥,在此实现了和谐共处。

  “黑鹳体态优美、数量稀少,对栖息环境极为敏感,尤其偏好水质清洁、人为干扰少的湿地环境。能在日照发现它的身影,真是太难得了。”几天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摄影爱好者邵光峰在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海滨捕捉到黑鹳身影。这位长期关注日照鸟类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众多珍贵瞬间。此前他还在山海天张北湾拍摄到黑脸琵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他看来,珍稀鸟类接连选择山海天作为停歇地并非偶然,“每一种鸟类的到来,都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严苛检验,也是最真实的肯定。”

  生态向好的背后,是日照市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实践。针对大天鹅等越冬水鸟的栖息需求,白鹭湾小镇更先后投入上百万元完成三次水域生态优化工程,清淤疏浚、修复种植沉水水草,成立专业“天鹅护卫队”开展常态化巡护,部署云台监控实现人防与技防结合。“去年前来越冬的天鹅数量已达到80只,今年这3只先头部队的到来,预示着又一个热闹的冬天。”白鹭湾小镇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依托潮白河优良生态环境,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这儿共吸引了80多种保护鸟类前来栖息,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0多种。

  日照的生态蝶变,更离不开系统性的制度保障与全方位的治理行动。该市以“湾长制”织就立体生态守护网,13个海湾实现“市、区、乡、村”四级湾长全覆盖,141名各级湾长年均开展千余次巡湾;依托智慧化监管平台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国控、省控河流断面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2023年以来稳定保持99.5%以上,成功获评生态环境部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城市。

  同时,日照市严格守护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扎实开展“绿盾”行动,2023年以来核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点位269处;推进森林碳汇提升行动,创新探索7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全部入选山东省典型案例,累计完成造林6256亩;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累计投资约11亿元恢复沙滩、整治岸线、修复植被,打造28公里阳光海岸绿道,多项工程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日照市2024年生态质量指数(EQI)为55.23,位居全省前列,生态质量指数变化值(△EQI)为0.16,生态质量持续向好。

  秋意渐浓,除了潮白河的大天鹅,来自西伯利亚的海鸥先头部队也已抵达日照海岸线。日照坚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动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提升,再加上温暖的气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民爱鸟护鸟的热情,让这里成为候鸟迁徙路上的理想驿站。

  如今的日照,海漫滩涂间鸥声阵阵,林间湖畔处鸟影翩跹,万鸟翔集的生动图景,不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生态变迁,更预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通讯员 闫雨晴 唐晓敏)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