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走进山东潍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潍坊行”活动启动。当天8位专家与120余家潍坊企业围坐交流,专家们对照技术清单逐一拆解,人才成企业“及时雨”。
“潍坊农业不光是出成绩、出经验的地方,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这话,点出了潍坊农业的分量。这次大会就是摸清潍坊农业的堵点难点,把企业的产业需求变成科研团队的研究课题。
面对潍坊农产品加工领域企业“缺技术、缺人才”的需求,潍坊几年前便有破局之策。2022年,潍坊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携手,在寒亭区共建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依托中国农科院顶尖人才资源,短短几年就助力了一批企业突破瓶颈、降本增效。
作为山东省鹅肥肝产业领军企业,山东春冠食品有限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但在2018年前,企业还深陷“初加工泥潭”。“当时只做生鹅肝,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品牌弱。”公司总经理马立君坦言,2018年虽尝试研发熟制产品,但仅靠企业自身力量,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且品类寥寥。2022年企业与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签约,开启三年“产学研共建”。
研究院为春冠食品组建了由5位专家牵头的服务专班,先后往企业派驻12名技术人员。从厂区规划、工艺优化,到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全方位“把脉开方”。在技术团队指导下,企业改良加工工艺、提升原料利用率、降低解冻损耗率,还完成鹅肝营养成分系统分析,让“凭感觉”研发的产品有了科学营养配比支撑。
“现在,产品不仅口感好,每一款都通过了专业检测,营养更均衡、品质更稳定。”马立君介绍,产品矩阵从几款熟制产品扩至8大类60余款,产值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从2018年的3000多万元跃升至去年3.64亿元,成功打入港澳市场,从小微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
同样受益于产学研合作的,还有山东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深耕生物学研究20年的企业,牵头编制发布了《动物酵素》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却在推动标准升级上遇到了瓶颈。“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正帮我们细化研究,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一旦成功,企业在行业内就有了话语权。”公司董事长季维峰说,企业还依托研究院的食品加工工艺优化与安全评估技术,探索出“养殖—加工—废弃物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产业绿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院所赋能下,潍坊农业正“链”上开花。如今,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已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90余种,助力合作企业平均营收增长超千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