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以为是我在‘陪伴’她,后来才发现,她也在用真诚的行动和稚嫩的宽慰,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双向奔赴’。”10月29日,济南市历下区“盒子计划”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项目启动,启动仪式上,来自山东大学的志愿者孙梦玉动情讲述了她与结对小朋友之间的故事。
作为构建“家校社网”一体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的重要创新实践,自2024年10月起,历下区积极探索实施“盒子计划”青少年情感陪伴项目,旨在通过“书信笔友”这一方式,为青春初期(5-8年级)的孩子们构建情感表达的“安全通道”。一封封手写书信,以其独有的温度和深度,有力地证明了“慢书信”在“快社交”时代不可替代的温暖力量。
该项目率先在济南市汇泉小学、汇波小学、大明湖小学开展试点。截至目前,试点工作整体推进良好,累计完成了2016封书信往来,得到师生一致好评。这些信件不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一座座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在笔墨交流中,有效构建了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缓解学业压力并疏导成长困惑。
“盒子计划”项目由前期“试点探索”,正式迈入“全区推广”阶段。项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体将拓展至10所小学、1所中学及1所特殊教育学校,预计惠及超过1000名正处于青春初期的学生,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支持“防护网”。
仪式上,与会嘉宾为12所合作基地学校授牌,这将进一步夯实校地协同的心理健康工作基础。历下教育“心助力”心理志愿服务团队的6位心理督导专家获发聘书,他们将为本项目提供持续的专业指导与督导保障。20名高校志愿者获赠《重拾学习动力:陪孩子走出厌学、拒学的困境》一书,助力高校志愿者成长为智慧且坚定的“远方大朋友”。
历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朱陕陕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招募了400名志愿者,按照同性别优先、兴趣爱好匹配的原则,高校志愿者与学生一对一结成‘笔友’,每月一封信,持续三个学期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鼓励学生梳理自我认知、情感表达,预防极端问题和心理事件的发生。”
“盒子计划”在12所基地学校的示范引领和6位心理督导专家的全程护航下,将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守护每一个“盒子”中的成长故事,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盒子计划”2025年秋季通信志愿者招募同步启动,为超过1000名青春初期学生寻找笔友,并开启“月捐人”计划,号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盒子计划”是历下区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现与预防机制,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坚决防范极端风险,筑牢项目运行的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