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山水 生态市中 济南市市中区绘就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图景-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8 16:53:56
来源:大众网

泉源山水 生态市中 济南市市中区绘就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图景

字体:

  在济南市中区的玉符河畔,一幅“水清岸绿、业态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济南市市中区坚持“1236”乡村振兴总体思路,秉持“都市山水阳台”农文旅商融合理念,以玉符河生态资源为纽带,打造“玉符泉源”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通过党建引领、生态筑基、产业赋能,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奏响“泉源山水 生态市中”的时代强音。

  党建联建破壁垒 攥指成拳聚合力

  曾经,玉符泉源片区内的5个行政村“各自为战”,发展动能不足、资源难以整合。2022年,市中区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开展村党组织片区融合试点,组建玉符泉源片区,将党家街道西渴马东村、相家庄村、土屋村、宅科村、寨而头村“攥指成拳”。

  片区搭建“组织联建”平台,选派经验丰富的干部任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人,5村党组织书记任委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调度”,每周例会、每月调研,高效化解跨村矛盾。建立“村事共议、要事共决”机制,让决策更透明、干部更尽责,形成“先进带后进”的良好发展局面。2024年,5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40万元。

  生态修复提质效 玉符画廊展新颜

  市中区坚守“最小化干预、生态化修复、经济适用、低维护管理”原则,对玉符河宅科至寨而头段实施生态提升工程,让沿岸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累计实施绿化工程6.19万平方米,驳岸生态修复工程6.32万平方米,建设生态透水小径6227平方米、木栈道420米,提升新建水渠385米。

  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新建停车场2处、道路侧方停车位200余个,生态停车区和碎石停车区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增设卫生间2处、太阳能路灯75个、垃圾桶34组,有效缓解了高峰期游客停车、如厕、垃圾处理压力。片区深挖玉符河地质文化资源,打造“石崮霞光”“宅桥云霓”等“玉符十景”,撬动社会资本9700余万元,构建“一廊贯通、十景点亮、多村协同”的玉符画廊旅游发展格局。如今的玉符河,清水潺潺、白鹭纷飞,河岸游人如织,尽显田园风光。

  文旅融合兴产业 抱团发展促共富

  依托优良生态资源,片区以文旅融合为方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从零散到集群。创新“联合推介、统筹落地”招商机制,成功引进“不觉晓”玉符河自然聚场、南岸花园、非遗扎染工坊等6个项目,形成“生态观光+露营+文化体验”产业集群。

  不觉晓玉符河自然聚场占地30余亩,融合露营地、萌宠乐园、无动力乐园等多元业态,2025年5月1日开园单日客流量达3000人次,假期营业额突破30万元;南岸花园以咖啡引流打造摄影基地级精品场景,通过情绪价值引导消费,推出散客、团体、节日活动等多元经营模式。窦牛农场转型农业综合体,推出采摘、农耕体验项目,全年产值突破150万;窦牛食府凭借“鸿运牛头”“窦牛八样”等特色菜品成为网红饭店,窦牛文化传媒孵化多个百万粉丝账号,通过短视频宣传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

  片区成立“玉水源乡产业发展协作体”,搭建“乡品市集”“乡亲团”“志愿服务队”三大共享平台,统一包装销售特色农产品,对接旅行社推出旅游线路,为商户提供人才支持。连续举办五届玉符河文旅节,定期开展传统曲艺戏曲赶年集等活动,石崮沟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优秀案例,“玉水泉源”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协同治理优服务 长效发展

  市中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探索玉符河景区化运营路径,在宅科村试点“街道指导、村集体主导、第三方参与”模式,整合村内资产资源,引导村民和经营业户参与片区运营和村庄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街道、区城管局、区水务局等多部门联合巡查机制,在节假日及周末游客高峰期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引导经营业户依法合规经营。

  推行“六联”工作法,通过村事联议解决共性问题,游客满意度从75%提升至95%;建设玉符泉源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商务“一站式”办理,增设游客服务区和农产品展销区,成为“网红打卡点”。推广河道实时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智慧化管理手段,健全服务商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智慧化升级,全面提升片区综合服务品质与韧性。

  下一步,市中区将持续深化片区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交通路网、智慧导览等基础设施;深化产业融合,引导发展庭院经济、家庭农场等特色业态,丰富“村集体+运营公司”合作模式;强化协同治理,推广“村民共治”模式,完善责任体系与联合巡查机制,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让“泉源山水 生态市中”的品牌更加响亮。

【纠错】 【责任编辑:杨曼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