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丹”苹果红肉,甜酸适口。学校供图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苹果新品种“红丹”以200万元成功转让。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苹果育种团队负责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张玉刚介绍了“红丹”苹果的育种过程和品种特性。他表示:“‘红丹’苹果果肉鲜红,并且口感更脆更甜。”
“红丹”苹果是苹果育种团队继“福丽”“福九红”和“福星”之后成功转让的第四个苹果新品种。针对红肉苹果“酸、涩、面”的问题,团队采用了连续多代定向回交技术和多基因聚合育种策略,从2009年开始,利用新疆红肉海棠和“嘎拉”苹果杂交,选出二代的红肉优系,再继续和高糖品种“福丽”杂交,选育出第三代的红肉苹果“红丹”。其单果重为132.1克,果实近圆形,果面深红色;果肉鲜红、硬脆,甜酸适口,富含类黄酮和花青苷;果实于10月下旬成熟,在低温条件下果实可贮藏近一年。
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郭尚敬表示,学校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此次转让签约,是学校、政府、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又一硕果,是校地校企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合作,让科研创新于产业中、论文写在大地上、技术长到泥土里,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团队致力于苹果育种工作已有30余年,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和泰山学者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及山东省良种工程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育成“福丽”“福九红”“福星”“红丹”等23个苹果新品种。团队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苹果育种技术创建与优质特色新品种选育”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