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零售业务转型的浪潮中,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以下简称“青岛建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跳出传统业务框架,从“资金中介”转向“生态赋能”,以“圈链群”生态赋能视角,重塑零售业务新模式,让专业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下沉到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财富管理转型:从“卖产品”到“护资产”,让百姓理财更安心
为实现这一转型,青岛建行搭建“产品适配+专业服务”双支撑体系。在产品端,不仅追求“品类多”,同时更聚焦百姓最关心的“稳健性”“灵活性”需求,优化理财产品矩阵:针对养老需求推出长期稳健型产品,针对短期用钱需求设计流动性强的产品,让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百姓都能找到“合身”的理财方案。
在服务端,将理财师队伍打造成“百姓财富管家”,通过常态化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每周解读市场动态,帮理财师掌握百姓关心的“利率变化”“基金走势”;每月开展实战演练,模拟“如何给退休老人讲理财”“如何帮年轻人做资产配置”等场景,确保理财师既能“懂金融”,更能“懂百姓”,让百姓理财从“看不懂、不敢买”变成“心里明、放心投”。
消费金融转型:从“信用卡优惠”到“场景化赋能”,让百姓消费更省心
青岛建行的消费金融转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信用卡优惠,而是将金融服务嵌入百姓“吃、购、行、玩”的日常场景,让消费更便利、更实惠。
2025年四季度,青岛建行围绕百姓高频消费场景精准发力:在餐饮领域,联合本地老字号推出“满100减30”活动;在购物领域,与商场、超市合作实现“付款即享折扣”;在出行领域,绑定地铁支付享“9折通勤”;在文旅领域,崂山景区购票用建行卡享6.8折。
更贴近百姓需求的是“政策落地的温度”。针对百姓“贷款利息高、申请流程繁”的顾虑,青岛建行响应国家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不仅降低融资成本,更采取“免申即享”模式——百姓无需额外提交材料,符合条件即可自动享受贴息,真正实现“政策红利直达百姓”。在住房金融这一民生大事上,青岛建行上线“建行智慧个贷”微信小程序,7×24小时在线办理贷款申请、预约,百姓在家就能查进度、签合同,不用再“跑银行、排长队”,让“住有所居”的梦想更近一步。
适老服务转型:从“常规服务”到“专属适配”,让银发服务更暖心
在零售业务转型中,青岛建行将“守护银发群体”作为重点,通过服务适配、技术改造,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青岛建行构建“线上+线下”适老服务体系:在线下网点,推行“老年客户优先办”机制,设置“适老服务专员”,主动帮老人操作智能设备、解读账单;针对老人“信纸质、怕电子”的顾虑,保留纸质账单服务,实现“电子+纸质”双轨并行。在线上渠道,对手机银行进行“适老改造”——首页增设“大字版”入口,字体放大3倍;精简功能页面,只保留“查余额、转账、缴水电费”等老人常用功能;新增“语音客服”,老人说一句“查养老金”“缴医保”,就能直接办理业务,彻底解决“看不清、不会点”的难题。
此外,青岛建行还把金融服务与老年生活结合:结合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在社区开展“防诈骗讲座”,用“身边案例”教老人识别骗局;组建“移动服务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换发三代社保卡。
数字服务转型:从“线上办理”到“生态化便民”,让百姓生活更顺心
青岛建行以“双子星”(手机银行+“建行生活”App)为核心,打造“金融+生活”数字生态。手机银行聚焦“百姓刚需”,整合社保缴费、公积金查询、水电燃气代缴等功能,实现“民生业务一站办”;“建行生活”则链接百姓日常场景,外卖点餐、电影订票都能在App内完成,还能同步享受建行专属优惠。其中,“智慧食堂”服务已赋能岛城上百家企业,百姓在单位食堂用手机扫码就能点餐、付款,年均服务75万人次,每月节省近180分钟排队时间,让“吃饭不用等”成为现实。
自2020年青岛成为数字人民币第二批试点地区以来,青岛建行等试点运营机构持续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零售消费、餐饮文旅、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及政务民生等重点场景的应用,并结合本地特色不断拓展应用边界,基本实现了高频场景全覆盖、主要场景广布局的应用格局。
民生场景转型:从“单一用卡”到“一卡通享”,让百姓享福利更贴心
青岛建行联合政府部门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在“食”的方面,对接社区食堂,老年人持卡消费叠加“政府补贴+银行折扣”,让“一顿暖心饭”更实惠;在“行”的方面,打通地铁支付系统,持卡乘车享累计折扣;在“游”的方面,联动崂山等景区,持卡购票享专属优惠,活动上线48小时名额即被抢空。此外,社保卡还能用于商超购物满减、观影特惠等,覆盖百姓12大生活场景。
数据显示,2025年青岛建行社保卡消费交易额同比激增21.67%,曾经“躺在抽屉里”的社保卡,如今成了百姓出门必带的“民生卡”。这背后,是青岛建行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的转型逻辑——让金融服务不再是“冷冰冰的业务”,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与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