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经开区:做好人工智能教育加法构建“科创筑基”新范式-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3 16:11:00
来源:滨州经开区宣传和教育局

滨州经开区:做好人工智能教育加法构建“科创筑基”新范式

字体:

  “在学校实验室,我第一次接触到了Python课程,仿佛打开了未来世界的大门,让我大开眼界。”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四年级学生张毅杨表示。2025年来,经开区投入480余万元,在滨州实验中学、开发区一中等6所学校建成高标准人工智能实验室,面向全区1-8年级学生系统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课后服务,分学段设置梯度化教学内容,充分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热情。

  在许多地区,制约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开展的最大障碍是师资。2025年来,滨州经开区组织包括“STEAM·三创”(即基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创意思维)在内的各级培训60余次,提升了教师科学素养。为弥补校内教师能力不足问题,在全区中小学推行“科学教育副校长”制度,设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岗位,积极吸纳在职及退休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辅导员队伍。比如,在全区第一届科创节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深圳果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刘阳博士、滨州市科技馆副馆长顾志谦分别做了讲座,鼓励同学们珍惜机会、积极参与,用科创智慧创造精彩未来。

  “在课程建设上,我们精心研发区域特色校本必修课程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N类选修课程,构建‘STEAM·三创’教育课程框架,实现从学前教育游戏化启蒙、小学创新意识培养、初中创新思维养成、高中创新志趣发展到职教创新实践强化的学段贯通。”区宣传和教育局党委委员、职业中专副校长胡顺利表示。经开区各中小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行探究式、项目式学习,开发“现象观察—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教学资源包800余个,编制完成全区人工智能教育读本,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成效深度融入学校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良性循环。经开区还积极联系科技馆、高校院所及高科技企业,共建实践基地,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指导活动,组织学生实地研学、参与真实科研项目,让广大青少年直观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为发挥科创教育在提升公民素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创强区建设,经开区举办了全区第一届科创节,参与承办山东省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技能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省级区域赛,指导学校常态化开展校园科创节,构建“以赛促学、赛训结合”的成长通道,充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中海中学获评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校、小学科学教育基地入选滨州市第二批义务教育教研基地,莲华学园获得全省科创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毕东学 殷吉亮 苏振华)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