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滨州市沾化区人才公寓青年会客厅内暖意融融,十几名年轻人围坐其间,手中的笔刷在玻璃上流转,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作逐渐成形。会客厅里的谈笑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承载着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
近年来,沾化团区委以扩大组织覆盖、完善服务阵地为抓手,不断夯实青年工作基础,为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渤海智造产业园等青年集聚区域,打造专属服务阵地,优化青年居住环境,推进“优徕青年社区”建设,打造集居住、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年社区,配套建设共享办公区、健身休闲区等功能空间,持续完善“青年会客厅”“青年友好型街区”“青春小店”建设,为青年提供文化活动、专属优惠等常态化服务。同时,推出“青年优购”活动,发布购房优惠政策10余条,开展“青年优购”宣讲、看房活动5次,切实降低青年在沾发展成本,让青年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沾化团区委坚持“本土人才培育+在外人才回引”双向发力,以“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服务为抓手,搭建青年与城市发展的精准对接平台。在本土人才培育方面,深入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构建“培育赋能+政策激励+实践锻炼”的全周期培养机制,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培育青年骨干。37岁的沾化区古城镇青年刘会会,作为山东畛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不仅成功将企业打造成山东省最大的鲜食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还通过产业融合、创新模式和乡村振兴实践,为农村经济、就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家乡的培育,让我有勇气投入资金建黑玉米加工厂,我深知自己根在农村、责在乡亲,看着村集体收入越来越高,看着沾化的农产品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刘会会感慨道。在外人才回引方面,以“青鸟计划”为核心载体,先后赴湖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5所高校举办“青鸟计划”全国路演7场,专场招聘会3场。同时,为5个乡镇争取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指标32人,并依托在沾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开展“家乡好物推介”行动,既扩大了本土特色产品影响力,又让在外青年切实感受家乡发展活力,激发其返乡创业就业热情。
2014年,以沾化一中高考成绩第一名考入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的郭富强,曾获得“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于2018年山东大学材料学院获得研究生成绩第一名,并获得山东大学硕博连读资格。2023年博士毕业后,他不忘关注家乡发展,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回报社会。“作为希望工程的受益者,我深知‘被照亮’的温暖,也更想成为‘传递光’的人。如今,我能做的是用专业知识为家乡的产业发展添砖加瓦,用爱心接力帮助更多像我当年一样有梦想的家乡学子。”据了解,沾化团区委聚焦青年成长周期需求,构建“帮扶救助+权益保护+生活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用暖心举措解决青年后顾之忧。通过精准帮扶,为青年成长“托底护航”,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圆梦大学”助学金4万元、小学生及中学希望工程助学金4.2万元;同时,针对青年家长假期“看护难”问题,在11个乡镇(街道)开设32期“滨滨学堂”,设计“沾青学子·化雨润苗”公益关爱行动,组织78名志愿者为680名青少年提供兴趣培养、安全守护等服务,特别关注新就业群体子女、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切实解决青年家长的后顾之忧;以“希望小屋”项目为依托,组织志愿者开展30余场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活动,为50名困境青少年送去温暖。
“我们将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青年夜校’‘青春市集’‘青年优购’‘脱单计划’等多元平台,既满足青年在‘衣食住行社交婚恋’等现实需求,更着力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为城市增添发展动能。”共青团滨州市沾化区委书记袁利华说。(卞俊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