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2025水产品大会在山东威海召开。作为一项全国性行业会议,大会选址中国渔业第一大市——威海,正是对威海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肯定。
拥有968公里海岸线的威海,经济物种达300多种,水产品产量突破340万吨,已形成从育苗、养殖到加工、物流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威海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安全靖海“六大导向”,持续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8.2%,获批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等六个国家级海洋试点示范的城市。
威海的优质海产品驰名海内外,其中以“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为代表的“海中三宝”最为家喻户晓。
“威海刺参”,代表的是威海海产品产地资源的高品质。威海不仅水质肥沃且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常年保持100%,威海产的海参个体肥大、突棘粗大、肉质肥厚,“威海刺参”也是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价值最高的海产品品牌。在这片全国近岸水质最好的海域,威海创建了1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均增殖放流水产经济苗种超过10亿单位,海水养殖产量222万吨,海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威海的远洋渔船保有量占到全国12%,远洋渔业产品丰富,鑫发集团、赤山集团分别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和鱿鱼加工基地。
“荣成海带”,体现的是威海海产品精深加工的高水平。威海的海带年产量达到48万吨,约占全省九成、全国三成。过去,海带加工以盐渍海带、淡干海带为主,增值空间仅有1-2倍,近年来诸多企业通过加工深海小海带、调味品等产品,增值达到4倍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海带产品辅助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的研究,增值空间又有新提升。威海还有各类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企业500多家,海产品年加工能力480多万吨,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药品保健品、海洋新材料等产业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示范效应。
“乳山牡蛎”,见证的是威海海产品产业升级的高姿态。威海的牡蛎个头大,肉质饱满,全市牡蛎年产量超过79万吨,占全省的48%、全国的11%。近年来,威海与10余家知名科研院校和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培育“海大3号”等牡蛎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实现四季持续供应,并建成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为支持海洋特色产业发展,威海沿千里海岸线布局了威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海洋特色产业园区,依托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精心规划打造海洋科技城,设立专项基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衔接,构建起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