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一条覆盖育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链条正在悄然重塑小麦产业格局。通过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滨城区不仅构筑了全国完整的小麦产业链,更以“滨城模式”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实现育种自主突围。为掌握粮食产业的核心命脉,滨城区推动龙头企业建成6.5万亩优质麦繁育基地,并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顶尖机构合作,组建由院士牵头的三支育种团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企业自主研发的“裕田麦126”等1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和7个玉米新品种已实现产业化推广。其中,“裕田麦119”“裕田麦126”通过国家审定,实现对进口小麦品种的完全替代,节约原料成本约20%,年节约成本超过5亿元。
推广绿色种植,筑牢优质原料根基。滨城区在推广优质小麦和玉米品种过程中,创新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播种、施肥、技术指导和收割,并推出“三免一加”惠农政策——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并以高于市场价10%以上的价格回收粮食。目前,全区已建立270万亩订单种植基地,既保障了农民收益,也筑牢了优质原料供应基础。
打造三大国家级平台,推动价值链跃升。为推动小麦加工从“初加工”迈向“高值化”,滨城区创建国家小麦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及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三大科研平台,引进16支全国顶尖科研团队,重点攻关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企业率先在全国实现从小麦加工副产物中提取膳食纤维、蛋白肽、抗性糊精的技术突破,构建“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新型产业链。在这一体系下,每吨小麦总产值从3700元提升至9140元,增长约2.5倍,真正实现“吃干榨净、提质增效”。
构建全链条应急保障体系,打造“滨城样本”。近年来,滨城区依托小麦全产业链优势,整合仓储、加工、物流与供应网点,构建起“覆盖全面、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2024年9月,山东省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此召开,“滨城模式”获全省推广。在物流环节,滨城区引导龙头企业配备“智能分拣+冷链物流”系统,拥有6.8万平方米生鲜分拣仓、1000余辆冷链物流车,日配送能力超200吨,供货周期压缩至12小时以内。全区冷链仓储能力达5万吨,年冷链物流能力20万吨,形成高效闭环的应急配送网络。
从一粒麦种到一包膳食纤维,从田间管理到应急调度,滨城区以系统化、科技化、市场化路径,书写了粮食安全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李瑞雪 赵秀芳 张永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