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以“七个聚焦”作答城市发展新命题-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8 11:00:25
来源:齐鲁晚报

山东烟台:以“七个聚焦”作答城市发展新命题

字体:

  黄海潮涌,漫卷时代新声;山海之城,迎来深刻变革。

  11月14日下午,烟台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召开。这并非一次寻常的年度工作部署,而是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立“人民城市”建设纲领、山东省部署“七篇大文章”之后,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重要支点的烟台,释放出城市发展新航向的明确信号: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深耕“质量效能”。

  以“四个不相称”

  直指发展痛点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城乡统筹,坚持扩量提质并重,烟台城市地位持续跃升、城市空间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持续增效、城市文化持续繁荣,城市格局和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也存在城市建设质效与万亿之城地位不相配、城市转型提升与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目标定位不相符、城市功能品质与优良自然禀赋不相称、城市工作理念与新时代城市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等问题,亟须在今后工作中下更大气力予以解决。

  这个四个“不相称”直指发展痛点,如同“四支利箭”,射向的是同一个靶心:烟台的城市发展,已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的关键节点。这不仅是烟台对自身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更是对中国城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这一时代命题的主动回应。

  如何破局

  “七个聚焦”回应时代考题

  如何破解“不相称”?会议给出了清晰的“新航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谋深谋实思路任务举措,奋力开创具有烟台特色的现代城市发展新局面。

  这一定位,与山东省提出的聚焦“七篇大文章”一脉相承,但烟台为其注入了鲜明的本土灵魂。会议部署的七个聚焦任务,构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攻坚路线图”:

  聚焦推动结构优化,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区融合发展、县域特色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

  聚焦推动动能转换,激发科创驱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改革牵引力,扩大开放竞争力,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聚焦推动品质提升,打造高质量“好房子”,配套高标准“好设施”,提供高水平“好服务”,加快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聚焦推动绿色转型,有力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着力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大力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聚焦推动安全发展,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本质安全、公共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聚焦推动文脉赓续,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风貌,丰富精神文化,加快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聚焦推动治理增效,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化、智慧化、组织化水平,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七个聚焦”正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发生根本性重构:

  会议将“结构优化”置于首位,强调“城区融合发展”与“县域特色发展”,意在激活烟台各板块的协同活力,让城市空间结构服务于人的流动与生活,回应山东“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布局。

  作为海洋经济大市,烟台的“创新城市”建设独具特色。会议提出“激发科创驱动力”,其核心正是依托海洋科技、绿色石化等既有优势,培育具有烟台印记的“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增量”。

  在“品质提升”上,用“好房子、好设施、好服务”这三个极具温度的“好”字,将宏大的“宜居城市”概念落到了市民每日的生活体验中。

  “美丽城市”在烟台有着天然的资本。会议誓言“有力保护绿色生态环境”,这不仅是生态议题,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构建绿色能源体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正是要将烟台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作为沿海城市,烟台对“韧性”有着更深切的体会。会议提出“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本质安全、公共安全水平”,实则是为这座海滨城市打造一套应对自然灾害与突发风险的“城市免疫系统”。

  所城里、朝阳街、烟台山……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标,如何在现代城市中焕发新生?会议给出的答案是“传承历史文脉”与“彰显城市风貌”并举。这意味着,文化保护不再是孤立的项目,而是要融入城市肌理,让历史在与现代的对话中被“活态”传承。

  “治理增效”的最终落脚点是“智慧城市”。会议强调提升“智慧化”水平,其本质是为烟台安装一个会思考的“城市大脑”,让城市管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预见。

  城市从“住有所居”

  迈向“住有宜居”

  会议的深层信号,更体现在城市发展价值观的重塑上。

  会前调研点的选择颇具深意——与会者实地调研的不是传统的产业园区,而是莱山区、芝罘区的高品质住宅和城市更新项目。这一细节传递明确信息:城市建设的重心,正从服务于生产的“宏大叙事”,转向服务于生活的“微观关怀”;城市也正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会议强调,要以更加系统的思维、精准的举措、扎实的作风抓好重点任务落实,着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度、服务温度、治理效能。“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为这场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未来的烟台,将更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城市园艺师”,致力于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价值。

  这是一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迭代与更新,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让儿童友好、适老服务日益完善,让城市充满“韧性”,也让人们共享绿色。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支点,烟台探索的城市品质提升路径,不仅关乎一地一域的发展,更对中国北方城市的转型升级具有示范意义。当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境,烟台正大力培育的山、海、河、城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正成为其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会议,是烟台破解城市发展新命题的起点。

  当山海之间的这座城市,将“人的体验”置于发展中心,它所书写的,将是中国城市从“体量增长”迈向“品质升华”的烟台答卷。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