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冬意渐浓,家住华山珑城的陈女士心里却暖意融融: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每天上下学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校;儿子也在家门口顺利入园,两个孩子不仅免去了来回接送的奔波,还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心里暖乎乎的!”陈女士的真切感叹,道出了无数济南家长的共同心声。“有学上”且“上好学”,这份朴素的期盼,始终是济南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十四五”时期济南教育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关键抓手。为此,济南紧扣“入园入学”关键环节,统筹做好基础教育布局优化、学位扩增、公平保障、质量提升“四篇文章”,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以规划为引领,下好“优布局”的先手棋。城市发展与人口变迁牵动教育资源布局,济南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前瞻性构建规模适度、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城乡统筹、标准领先的教育设施空间格局。这一规划如同教育发展的“导航图”,确保教育资源供给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以创新为驱动,打好“扩资源”的主动仗。在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中,济南创新提出配套学校与新建小区首期住宅规划、征收、拆迁熟化、建设、投入使用“五个同步”机制。五年间,316所学校(含中小学、幼儿园)开工建设,新增学位23万余个,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民生“必选题”答卷。同时,公办高中扩容提质增位行动扎实推进,11个项目纳入全国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历城二中彩石校区等一批公办高中相继投入使用,让更多学子享有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
以公平为基石,织密“促均衡的保障网”。济南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零择班”,持续开展阳光招生行动,按照户籍、房产、实际居住地“三一致”原则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同时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常住地“应上尽上”,平稳度过小学入学高峰。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进2000余个校园校舍类与设备购置类项目,全市29个乡镇实现省市县级强镇筑基试点100%全覆盖,让城乡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以质量为核心,激活“提素养”的新引擎。在区域层面,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科学教育、新课堂改革等专项行动,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层面,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研制并落实《全学段衔接指导手册》和《全学科衔接课程说明书》,缓解学段过渡期“学生不适”和“家长焦虑”,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更加科学、连贯的成长通道。如今,平阴县、历下区、历城区、钢城区和高新区等5个区县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认定。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单点优质到全域均衡,济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好学校建在老百姓家门口。按照规划,到2030年全市将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全覆盖。届时,更多孩子将在家门口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阳光将照亮每个孩子成长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