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鲁专家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携手“补心”-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9 14:40:57
来源:滨州市人民医院

沪鲁专家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携手“补心”

字体:

  近日,滨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内,一场历时两个半小时的“生命修补战”顺利完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知名心胸外科专家孙琦团队,与滨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仅两岁五个月、体重10公斤的女童实施了右侧腋下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

  据参与手术的心脏外科医生钱兆洋介绍,该患儿的室间隔缺损位置靠近室间隔肌部,自愈可能性极低。患儿年龄小、心脏小、胸腔空间狭小,要求手术路径必须精准、创伤必须极小。医疗团队充分考虑到家长对微创与美观的诉求,最终选择了右侧腋下小切口路径。该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常规手术,且隐藏于腋窝褶皱处,得到了患儿家属的高度认可。

  “这类手术是对整个医疗团队极限的挑战。”钱兆洋强调,“它对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的要求近乎苛刻,所有的操作和用药都必须精确到零点几毫升。”面对如此精细的操作,主刀医生需要在方寸之间具备超越常规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术中,团队使用患儿自身心包组织作为补片材料,实现了生物相容性最佳的“自体修复”。手术历时两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不足50毫升。

  术后监护,是一场更为精细的“生命守护战”。由于患儿体重极轻,其全身血容量远低于成人,医护团队面临着“毫升级”的管理挑战——每日1000毫升的液体需24小时匀速精确泵入;药物剂量需计算到小数点后;术后前两日胸腔引流量被严格控制在每天5-10毫升的极低水平。

  在技术护航的同时,医护团队更给予了“24小时不离不弃”的温情守护。孩子因年幼不会自主咳痰,护士便定时为她轻柔拍背;监护室内父母无法陪护,经验丰富的护士主动充当“临时爸妈”,用准备好的玩具、饮料和零食安抚她术后的恐惧情绪。正是在这种“医疗与人文并重”的精心守护下,患儿在拔管四小时后就能喝水喝奶,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恢复速度令人欣喜。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