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推行“董事长举荐制”、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等一系列人才新政,打通产业工人晋升绿色通道;邹城市实施“金蓝领”工程,推动零门槛、梯次化培养技能人才,目前已培育“金蓝领”技师448人;梁山县成立梁山工匠学院,聚焦培养高精尖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近年来,累计培育焊接工匠人才2万余人,就业率达90%以上。
任城区、邹城市、梁山县等县市区总工会的做法和成果,是济宁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济宁市总工会聚力建功立业,积极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平台,着力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200余名技能人才获得中高级职称,100余名工匠和技能人才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各类奖项。
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制造强市”等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济宁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技能状元”等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竞赛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数量年均分别达到8万余家、40余万人次。先后承办全国煤化工产业、矿山钻探(应急救援),全省黄河流域化工行业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33项。
济宁市积极扶持企业创新创效,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各级全员创新企业200余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60余个。围绕提升职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深化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开展职工技术革新项目14700余项,发明创造项目6900余项,带动开展“五小”活动成果转化1.8万余件。
为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济宁着力搭建产业工人成长平台。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组织开展“金蓝领”技师、“产业工人大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产业工人60.7万余人次、企业新型学徒8900余人。出台深化“济宁工匠”建设工程意见,培育“济宁大工匠”“济宁工匠”“济宁手造工匠”148名,“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山东手造工匠”42名。搭建工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支持济宁技师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市12家职业技术院校和兖矿能源、济宁能源、太阳纸业、恒信集团等11家链主企业打造市级工匠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