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新太平洋电缆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流水线高速平稳运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生产速度、产品规格等关键参数实时更新,全流程可视化监控成为现实。这场数字化转型,不仅有效降低了一线员工劳动强度,更实现了产品合格率与生产效率的“双提升”。
昌泺(聊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同样繁忙,新投入的龙门加工中心、镗铣加工中心正全力运转,赶制出口欧美的高端机体订单。今年,公司斥资3200万元实施生产线数智化提升项目,通过设备更新与工艺深度优化,生产效能实现质的飞跃。该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任冠武表示,项目完成后,产能预计提升30%以上,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9.37%的高位。
作为全市数智转型的标杆,昌泺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超过7%,业绩实现连续六年12%以上的稳健增长。公司凭借首创的消失模工艺,以及突破性的非均衡凝固补偿技术,成功解决了球墨铸铁大型机体缩孔缩松等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51项,4大系列近百种高端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任冠武介绍,将以此次技改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展高端机体产品市场,加速提升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当前,聊城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正深入推进。通过加快推广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截至今年10月,聊城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绿色工厂3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6家。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坚实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鲁西大地加速成型,为构建智能制造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王凯 闫振 通讯员 程宇)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