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589街区的“出圈”密码-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9 15:40:59
来源:德州天衢新区党群部

德州589街区的“出圈”密码

字体:

  在德州天衢新区,一座以公元589年——德州建制起始之年为灵感命名的街区,正悄然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一个鲜活案例。德百奥莱·589街区自今年7月开街以来,日均接待游客持续超过2000人次,不仅吸引京津冀等多地游客专程到访,也成为本地市民反复漫步的“城市客厅”。其背后,是一场从“商业搭台”到“文化唱戏”的深层转型,更是一次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如何相得益彰的生动实践。

  一条街的内涵蜕变

  11月16日清晨,周末来到589街区,蒸笼掀开的雾气后,是大车店包子传承人手下不停翻飞的面皮;鏊子上,武城煊饼滋滋作响,芝麻香随风飘散。然而游客们很快发现,这里不只有美食。

  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老收音机、缝纫机、二八自行车静静陈列,“德州方言墙”前不时传来辨识乡音的笑声。在金丝彩贴、木刻刀笔书画等非遗展台前,总有游客驻足尝试。“没想到吃个饭还能了解这么多老手艺。”来自济南的游客王女士说,这已经是她本月第三次带朋友来逛了。

  “过去游客来,多是‘走一走、尝一尝’;现在我们要让人‘停下来、品一品’。”德百集团执行总经理杨帅坦言。街区前身是一处闲置多年的卸货场,经改造后植入了冰雪王国、海洋馆等多元业态。但运营团队在实践中意识到,仅靠“小吃档”难以持久,必须为文化体验“做加法”。

  转型在细节中悄然展开:部分厨房变为图书馆,小吃档口化身主题游乐区,一层餐饮配套转为汉服馆、文创集市。六大主题院落与十八种特色演艺,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转为可参与、可感知的活态传承。数据显示,开街以来,街区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已从初期的20%提升至45%,节假日期间更是超过六成。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运营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游客在街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从最初的1.5小时延长到现在的3小时以上。“这说明文化内容的注入确实增强了街区的吸引力。”杨帅说,“我们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文化体验区的面积。”

  在空间折叠中唤醒城市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街区的空间布局暗含巧思。一楼朱红立柱、飞檐斗拱,乾隆扒鸡御宴、状元书院等六大院落再现历史场景;登上二楼,老式铛铛车、红旗旅社,则瞬间将人拉回几十年前的老德州。这种精心设计的“时空折叠”效果,让游客在方寸之间就能感受到不同时代的风貌。

  “这些老物件,我年轻时都用过。”63岁的德州本地居民范玉风举着手机,镜头扫过搪瓷盆、黑白电视机,语气里满是怀念。而每晚的《德运星河》实景演出,更让观众与穿梭街巷的“古人”互动,成为剧情的一部分。这场融合了声光电技术的演出,已成为街区最受欢迎的夜游项目,平均每晚吸引超过800名游客观看。

  这种沉浸式体验,源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街区以“一座589,半部德州史”为定位,将历史叙事落在一碗老豆腐、一双虎头鞋的细节中。运营团队走访了德州所辖2区7县2市,收集老物件超过1000件,采访非遗传承人50余位。“我们要做的是让历史可触摸、可感知。”澳德乐奥莱广场总经理王永刚表示,他们特别注重挖掘那些即将消失的民间技艺和生活记忆。

  在街区二楼的“时光杂货铺”里,货架上摆放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用品,从铁皮暖水瓶到双喜脸盆,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这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奶奶一起去供销社的情景。”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市民张女士说,“这些老物件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活历史。”

  服务温度铸就口碑厚度

  在街区二层扶梯旁,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屯屯驿站”颇为醒目。医疗箱、直饮水机、充电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已成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的“加油站”。“能喝口水、歇个脚,很实在。”外卖员小李说,他每天中午都会来这里休息片刻。这个由德百奥莱联合宋官屯街道设立的服务点,日均服务超过100人次,成为街区温暖的人文注脚。

  卫生管理同样细致入微。即便在周末客流高峰,街区地面也难见纸屑杂物。“我们坚持保洁不外包,30余名员工分三班全天候维护。”德百奥莱常务副总经理常凯介绍,街区还建立了“15分钟响应”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处理。这套精细化管理制度还包括垃圾分类、油烟净化等多项措施,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舒适整洁的环境。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街区还建立了商户自治委员会,定期组织商户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服务礼仪、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我们要求所有商户明码标价、诚信经营,绝不允许出现欺客宰客现象。”常凯说,开业至今,街区实现了零重大投诉的记录。

  如今,589街区已与德百奥莱广场的海洋馆、冰雪王国等项目形成联动,构建起“文旅商”融合矩阵。据统计,街区汇聚150余家商户,涵盖本土非遗美食、全国传统风味,更通过非遗市集为老手艺提供市场接口。这种联动不仅实现了客源共享,更形成了业态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天衢新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部长韩立敏看来,街区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文旅的单向展示模式,探索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天衢路径。“文化是魂,商业是体,服务是脉。三者融合,才能让街区保持持久活力。”她说,接下来新区将总结589街区的成功经验,在更多领域推广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以旅游助推产业升级,共同谱写德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